2025年,伴隨各省對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大推進,以及國家正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持續發力。多種積極因素共同作用,預示著我國基建領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基建開工即將迎來一場大爆發。
基建大爆發的具體表現
重大項目密集開工:2024年四季度,湖北、浙江、廣東、四川等地紛紛舉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多達2311個,總投資高達1.1萬億元,項目個數和投資規模均超越去年同期。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計劃在2025年力爭完成基建投資5900億元,投產新線2600公里,鐵路建設將進一步發揮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交通運輸部在2025年將重點推進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設,涵蓋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和郵政等基礎設施,涉及眾多重大工程包和單體重大項目。值得一提的是,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及其配套新能源儲能項目計劃于2025年上半年同步建成投產,建成后每年可消納新能源電量約8.4億千瓦時。
政策支持力度空前:財政部稱全年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已全部安排,正在加速推進實施。據悉,我國發行的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中,7000億安排到“兩重”項目,3000億用于支持“兩新”。預計2025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穩中有升,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持續增強?;ㄍ顿Y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有力手段,特別是在能源電力、水利、環保等領域,將迎來新的投資熱潮。除傳統基建領域外,AI基礎建設、“一帶一路”新機遇以及新基建等方向也將成為投資重點,為基建行業注入新的增長活力。
地方政府積極謀劃布局:各地已積極投身2025年重大投資計劃的謀劃工作,重點聚焦重大基礎設施、先進制造、民生工程等領域。江蘇、安徽、陜西、貴州、上海、重慶等地相繼宣布2025年第一批重大項目開工,項目涉及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多個領域。總投資額和項目數量均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據報道,2025年規劃省重點項目總投資達1.5萬億。浙江省第一批擬安排重大項目1364個,年度計劃投資1.15萬億;山東省2000個省級重點項目計劃完成投資9700億;陜西省616個省級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4917億。總體來看,2025年我國基建投資規模有望達到數萬億級別。
基建投資大爆發的背后原因
政策推動成效顯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后,增量政策不斷出臺。提升赤字、擴大專項債發行規模、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舉措,有力地推動了基建投資的穩健增長。10萬億元化債政策的落地,有效緩解了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壓力,使地方政府能夠騰出更多資源用于經濟建設和民生保障。2025年財政政策發力帶動資金面改善,預計全口徑基建投資增速約為12%?;瘋哌€將有望帶動建筑央國企基本面改善及報表修復。
經濟托底的重要需求:在出口和地產市場表現不佳時,基建投資的經濟托底作用愈發凸顯。為了應對出口和地產走弱的情況,2025年我國對基建投資的依賴程度依然較高。預計全口徑基建投資同比將從2024年的9.5%左右回升到11%左右。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數量和投資規模的顯著增加,也為基建投資增長提供了新動力。
市場潛力推動發展:江浙滬等傳統經濟強區企業的遷移,為四川等西部城市的大基建帶來了市場需求。四川等西部地區較低的土地及人力成本,加上巨大的市場潛力,成為吸引企業遷移的關鍵因素。多地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投資總額突破1萬億元,充分顯示出地方政府對基建和棚改的高度重視。同時,《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國土空間規劃(2021 - 2035年)》的印發,也對區域間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做了全面規劃,促進區域協同發展。規劃明確要促進區域間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支持建設沿江、呼南等高速鐵路主通道,加強長江航運通道網絡建設等;支持構建現代化水利基礎設施網絡,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等;保障能源資源開發、運輸、儲備空間,統籌水電開發與生態保護等;優化區域防災減災救災基礎設施布局,提高基礎設施安全性和應對自然災害能力。
資金面得到充分保障:2025年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規模有望達到4.5萬億,特別國債發行規模為2萬億,資金主要用于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工程,為基建項目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此外,央企平臺發債加碼投資,化債釋放地方政府資金空間,基建資金面有望進一步改善?;瘋蛯m梻諆ν恋兀灿兄诰徑獠糠殖峭镀脚_的現金流壓力,對基建投資形成利好。
基建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深遠影響
直接拉動經濟增長:基建作為經濟的“壓艙石”,其大規模發展將直接推動經濟增長。隨著投資增速的回升,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左右,基建投資作為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直接拉動GDP增長,其對GDP增長的貢獻也將進一步增大。據測算,資本形成總額對GDP的貢獻率將上升至35%。預計2025年最終消費支出和資本形成將分別拉動GDP約3.25和1.75個百分點。
穩定和托底經濟:基建投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沖出口和地產走弱的影響,在出口和房地產市場疲軟時,成為托底經濟的關鍵手段,有助于穩定經濟增長,保障經濟平穩運行。大規模的投資項目將促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經濟加快復蘇,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
促進就業增長:基建投資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大規模投入,為市場帶來新的增長點,必然會吸納大量就業。特別是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如城市管網改造、交通基礎設施升級等,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吸引大量勞動力,尤其是年輕人就業。同時,在基建投資的帶動下,建筑、建材、工程機械、物流等相關行業將獲得快速發展,進一步增加就業崗位,緩解我國當前的就業壓力。
對物價產生積極影響:基建投資的增加有助于提升需求,增強市場活力。在當前物價低位運行的趨勢下,預計全年CPI同比將下降到 - 0.1%,物價仍將維持在低位。與此同時,PPI降幅會收窄,基建投資對工業品需求的增加,預計全年PPI同比將從 - 2.2%回升到 - 1.7%。
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基礎設施的升級將極大改善城市生活環境,提升居民生活質量。例如城市管網改造將解決供水、排水等問題,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實現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雙贏。基建項目的實施還將促進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的均衡分配,更好地滿足人民的需求,改善民生福祉。
2025年,我國基建大爆發已然蓄勢待發,大批項目將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不僅將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大動力,也將在就業、民生等多個方面帶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朝著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