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央企整合路線圖”被多方猜測之際,5日國務院國資委宣布,又有兩家央企完成了重組。至此,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由125戶調整為123戶。
對于剩余有可能被重組的央企,眾多媒體列出了各種名單表。對于這些僅屬于猜測的“被重組對象”,中國證券報采訪的國資委內部高層權威人士指出,這些名單并不準確,資產規模排名只是其中的參考依據之一,是否被納入重組規劃,還要看該企業所在的行業特點與企業特殊性。他同時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詳細闡述了國資委對央企整合的思路和路線圖。
央企重組路線圖揭秘
此次被重組的兩家央企是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和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前者整體并入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后者被整體并入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央企重組的思路,將按照央企資產的排名順序,實現“末位淘汰制”。對此,這位高層人士指出,國新資產公司成立資產管理平臺,與企業按照產業鏈梳理而進行自主聯姻、強強聯合,這是此次央企重組的兩種基本路徑,而資產規模排名只是其中的參考依據之一,是否被納入重組規劃,還要看該企業所在的行業特點與企業特殊性。
“不排除一些企業雖然規模較小,但是處于國家支持的特殊性行業,而不被納入此次的資產重組序列。”這位人士說。
按照這一思路,將被重組的央企包括科研院所并入相應的產業集團,對外貿易的窗口公司并入相關產業集團,生產出現虧損或存在困難的央企并入其他集團,而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婆家,則有可能被納入國新資產管理公司。
他透露,國新資產管理公司將收編的是一些“規模較小、微利、效益差、應退出市場的央企”,目前國資委正在動員一些企業主動申報納入該平臺。一旦納入該平臺,其資產將在“肢解”后重新運作;當然,如果排名較靠后的企業能夠找到更好的大企業當“婆家”,則可以不必納入國新資產管理公司。
央企重組已經成為下半年的投資主題。中國證券報采訪的多家研究機構認為,央企資產重新進行排列組合,可以把旗下的上市公司當做資產運作的平臺注入相關資產,使資產總規模、盈利能力獲得量的飛躍,進而實現質的突破。
此外,為了支持企業并購重組,中央有可能在下半年出臺更多的財稅優惠政策,有望為企業增加利潤。例如,有研究機構認為,對企業并購的固定資產可能允許企業增加稅前扣除費用,來提高企業進行并購的積極性。對并購企業短期內產生的費用,可以針對性地降低其實際所得稅稅率,對于并購企業實際使用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國家鼓勵的相關投資,加大投資額的應稅扣除比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