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將在今日(11日)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7月份經濟數據。由于這是今年三季度公布的第一個單月數據,可以說對下半年經濟形勢走向的判斷有重要參考意義。有專家預計,7月CPI同比漲幅有可能創下今年內的新高紀錄,要警惕通貨膨脹反彈產生的可能。
下半年物價或將保持溫和上漲
進入2010年,中國經濟延續了去年二季度開始的強勁反彈態勢,加之去年同季中國經濟增長率只有6.1%,一季度GDP同比增長達到了11.9%,創近兩年的單季增速新高。此外,今年以來惡劣天氣的頻繁出現,以及百姓“菜籃子”和部分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引發了人們對通脹擔憂的增加。繼5月CPI漲幅突破3%之后,6月份CPI雖然有所回落,但是市場大多預計7月份CPI將會再創新高,同時對于下半年物價走勢仍然保持原有的估計,即CPI在7、8月份達到高點后會下行,大多數機構對全年是否能夠實現CPI漲幅控制在3%的目標持有樂觀態度。
7月,國家發改委提出擬對有捏造、散布漲價信息,擾亂市場價格秩序等違法行為的經營者處以最高200萬元的罰款。
一些業內人士在接受各方媒體采訪時也表達對7月CPI上漲預計幾成共識的態度: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水災等因素沖擊下,CPI可能創出年內新高至3.3%。”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我們預測7月份CPI同比增幅為3.5%左右,漲幅將超過5月份的3.1%,并創出年內新高。”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宋國青:7月CPI同比可能上升3.2%至3.3%。
申銀萬國也預測7月份CPI同比上漲3.3%,再次超過3%的警戒線。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食品價格上漲是推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蔬菜和豬肉價格漲勢尤為明顯。
《金融時報》的報道指出,從市場機構和專家的預測分析中不難發現,近期“菜籃子”和部分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很有可能成為推動7月CPI上行的重要推手。從普通百姓的感受,從國家各部委的監測數據中,人們都可以看到從7月中下旬以來,受全國大部分地區持續高溫、多雨天氣影響,蔬菜價格出現普遍回升,尤其葉類蔬菜價格上漲更為明顯。豬肉價格也成為農產品中漲價的另一大主類。此外,糧食價格也是一路上揚。即使大蒜、生姜等在CPI構成所占比重較小的小宗農產品,連續的漲價以及“貴過豬肉”的現象,也加大了人們對通脹預期的擔憂。
然而,考慮到更多的因素,市場并沒有出現對未來通脹壓力上升的擔憂。實際上,大多數機構預計未來在CPI漲幅見頂后將會逐步下行。從另一個重要物價指數PPI近期的走勢來看,似乎也在見證通脹壓力在下半年將會保持溫和態勢的預計。6月份PPI同比增速較之前7%以上的增速大幅回落。市場大多預計7月PPI還將大幅回落。從已經公布的重要經濟先行指標———7月份PMI分項指數中購進價格指數的持續回落似乎也在預示這一點。
警惕通貨膨脹反彈的可能
但就在市場預計下半年物價將保持溫和上漲的同時,也要對物價上漲的可能性保持警惕。6月CPI同比增速掉頭,雖然還不足以保證未來月份會繼續向下,但也目前看通脹壓力似乎有所減輕。但也有專家提醒,要警惕通貨膨脹在下半年可能出現的反彈。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表示:“目前的物價壓力還是存在的,主要是工業品上漲比較快,進而推進消費品價格的上漲。”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張曉濤在接受《半月談》訪問時也表示:“下半年CPI增幅有可能繼續上漲,漲多少不好說。”在他看來,當前還存在著四個方面的因素可能推動物價上漲。
一、雖然我國總體糧食供給充足,但是今年中國各地多處遇到不利的氣象條件,結合國際糧食減產的情況,可能給國內外的資本炒家帶來炒作題材。
二、中國仍然面臨著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壓力,尤其是石油和鐵礦石兩種主要生產資料的價格還可能上漲。
三、中國勞動力成本可能上升,未來國內工人工資上漲的速度可能加快。
四、從貨幣的角度來說,去年發行的大量貨幣導致流動性大大超出實體經濟需求。這些超額貨幣有可能對某些商品的價格進行哄抬。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