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國家能源局權威人士向記者透露,中國水電將在2015年前完成7000萬-8000萬千瓦的新增裝機容量。鑒于水電是中國目前可開發程度最高、技術相對成熟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在當前減排形勢緊迫的形勢下,中國水電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為相關產業帶來超過萬億的投資效應。
26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中國水電100年紀念大會上表示,為實現2020年節能減排目標,屆時水電裝機容量須達到3.8億千瓦。“我們只有下決心有序開發利用水電,才能進一步改善我國的能源結構。”張國寶語氣堅定。
張國寶表示,中國向國際社會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中國一次能源的比重將提高到15%。“水電至少要出力9%,因為水電是中國目前可開發程度最高、技術相對成熟的清潔可再生能源。當前減排形勢和中國做出的莊嚴承諾加大了開發水電的緊迫性,因此在做好能源中長期規劃時應該突出水電的戰略地位。”張國寶說。
“隨著今年云南小灣電站的全面投產,中國水電裝機容量已經突破2億千瓦,要在2020年前完成1.8億的新增裝機容量確實有挑戰,但在2015年前也就是十二五規劃中我國應該可以增加大約7000-8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上述能源局權威人士告訴記者。
7000萬千瓦已經相當于大約4個三峽電站的裝機容量,對于近年來發展受限的中國水電而言不啻為一個強力復蘇的信號。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總經理云公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我國水電裝機容量突破2億千瓦,躍居世界第一,但30%的水電開發比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很低,“雖然前幾年對水電發展有爭議,但目前業界的觀點非常一致,現在是水電再次迎來大發展的最好機遇。”
除此之外,水電發展機遇帶來的規模投資效益也逐漸展現。包括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石成梁、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周建平在內的業內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紛紛表示,中國水電在5年內新增的裝機容量會拉動8000萬到1萬億的投資規模,受益產業涉及水泥、鋼材、水利、重型施工設備、水輪機、電氣設備等行業的發展。
張向明向記者如此算賬,按照1萬千瓦的水電裝機能拉動1億元人民幣來算,7000萬千瓦-8000萬千瓦能拉動8000億的投資規模。“其中40%-50%將用于大壩建設,建材、水泥、鋼材等產業會受益;20%將投到發電設備制造業,此外,對地方政府的就業和稅收也有相當大的促進。”
周建平補充,水電建設同時還會帶動電網建設,“屆時在電網建設上也會有1萬億的投資。”
“機械制造業、土建、水泥、鋼材以及服務業等相關行業將會大幅受益,此外,水電的發展對經濟上較為落后但水能資源充沛的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有利,可以促進當地勞動力就業。”張博庭表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