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筆者在山東德州中化平原化工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投資7000多萬元新上了煙氣脫硫設備,通過對化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煙氣回收脫硫,減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使硫排放低于國家規定標準的60%,該公司還對硫進行再次加工生產化肥新品種硫酸氨,僅此一項,年可生產硫化酸97600噸,可創造效益4880萬元。
中化平原化工面對化肥市場滑坡,通過節能減排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先后實施了5個節能項目,企業年可創造效益2億元。
今年以來,山東平原縣把節能減排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積極鼓勵扶持企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從“減”字著手創出高效益。縣里還成立了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工作指揮部,組建了節能監察大隊,建立能耗統計、監測、考核體系,并將節能減排指標列為主要約束性指標,實行“一票否決制”。該縣還在全市率先對12家廢水重點排污企業安裝了自動在線監測裝置,對4家熱電聯產企業安裝了DCS控制系統,實行“人機結合”雙重監管模式,確保企業穩定達標排放。對12家耗能高、產品附加值低的企業進行了合理限電,每天可減少用電量5.4萬千瓦時,可節約標準煤6.6噸標準煤。關停了2家高耗能企業,每天可減少用電量1萬千瓦時、可節約標準煤1.3噸。
化工、造紙、建材等行業是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的大戶,是節能減排的關鍵所在。該縣積極引導傳統產業淘汰高耗能工段,采用先進生產工藝,推行清潔生產,研發和推廣節能技術、環保技術、低碳能源技術,注重廢舊資源循環再利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今年1至7月,全縣累計投入技改資金27.4億元,實施技改項目75個。德州福源淀粉有限公司鍋爐余熱及沼氣回收利用節能項目,采用先進的DCS系統對鍋爐進行自動控制,對生化水處理產生的沼氣回收后作為燃料,年可節約標準煤2.5萬噸。同時大力引進技術含量高、創新能力強、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項目,著重發展電子電器、生物醫藥等新型產業。對新引進項目嚴把投資立項審批關、環境影響評價審批關、節能減排評估關。東鴻制膜項目、晉德高檔緊固件項目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消耗資源少、低耗能、低污染的項目相繼落戶。
“減”字當先,并沒有束縛住企業發展的“手腳”,反倒成了企業做大做強的“催化劑”。今年1至7月,該縣限額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73億元,同比增長56.6%,實現利稅20.2億元,同比增長69.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