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如何助力重組
在美國等發達資本市場,企業上市即意味著擁有了巨大的融資能力,同時股票在兼并重組的交易中作為一種支付手段,兼具了貨幣的部分功能。與之相比,國內的上市公司融資手段的運用則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制約,此外,企業債這一國外企業常用的融資手段,在中國也尚未真正形成規模。
陳頡對記者表示,用市場化手段提高融資效率,充分發揮中國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和資產配置功能,是中國解決企業兼并重組過程中融資難的基本手段。在并購主體上,資本市場可以充分發揮價值發現和優勝劣汰的功能,使得“強者愈強”,這些經過充分的競爭勝出的龍頭企業,在并購中可以充當重組方和主導者,讓這些公司的未來發展經營更上一個新臺階,公司變得更為強大,中國的資本市場要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就必須淘汰一批劣質企業,這些企業可以完全退市,也可以通過讓殼、資產剝離與置換等方式吸引優勢企業重組。此外,通過重組企業而整體上市等手段,集團內的劣勢企業可以從優勢企業處獲得資金、管理和技術等層面的更多支持,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整體競爭力,充分發揮集團整體優勢。
龐大的資金缺口無疑成為阻攔重組的一大門檻,對于這個問題,國務院發布的《意見》指出,國家將加強財政資金投入。在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設立專項資金,通過技改貼息、職工安置補助等方式,支持中央企業兼并重組;鼓勵地方人民政府通過財政貼息、信貸獎勵補助等方式,激勵商業銀行加大對企業兼并重組的信貸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可轉換債等方式為兼并重組融資。可見,國家對于這個問題,也在考慮和探索多種符合中國國情的解決方案。
對此,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指出,要“以汽車、鋼鐵、水泥、機械制造、電解鋁、稀土等行業為抓手,促進重點行業和領域企業兼并重組,促進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貫徹落實”。此次工信部提出重點重組的六大行業,可謂“對癥下藥”,一方面,這些行業均屬于重資產行業且存在規模經濟效應,另一方面我國目前在這些行業內普遍存在重復建設嚴重、產業集中度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市場競爭力較弱等問題,必須通過兼并重組在行業內形成大的企業集團,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的資本市場經過20年的發展,已經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A股市值在去年年底就已經躍居全球第二,再融資作為資本市場的“本職工作”,必將在企業的兼并重組中大有作為。同時業內人士也指出,資本市場這些重要功能的發揮,需要一系列相關機制的進一步改進,行政審批程序的進一步簡化,同時實現制度創新,破除各種制度性障礙。
地方主義障礙如何“清除”
對于目前中國企業重組,尤其是跨地區的國有企業重組而言,與再融資的困難相比,更為復雜的問題則是如何平衡地域間的利益關系,不讓地方利益成為制約跨地區企業重組的瓶頸。
由于中國的“分稅制”財稅體制,在企業兼并重組中,常常出現稅源的轉移,這一方面影響地方政府收入,另一方面也牽動著地方的GDP指標,部分地方政府擔心被重組后的企業將不再為地方財政作出貢獻,對當地企業被外來者重組頗多阻撓。有分析師指出,在中國各級政府現有的GDP考核機制下,企業兼并重組后的歸屬權、對地方財政的貢獻以及就業促進等問題,往往成為省市縣級企業進行兼并重組的最大障礙。而在當前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趨勢下,生產要素進行跨區域遷移和整合將成為必然的選擇。
對于這個問題,《意見》提出了兩個思路,一是消除制度障礙,通過行政手段破除各種不合理的地方性規定,二是理順地區間利益分配關系,通過利益疏導理順地方間的不同利益,實現企業兼并重組成果共享。
此次在工信部提出的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四大措施中,協調不同部門和不同地方的主管部門共同協作的措施就占了三條,如“積極協調各有關部門抓緊細化有關政策和配套措施”、“成立由工信部牽頭,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等部門參加的企業兼并重組工作協調小組,統籌協調企業兼并重組工作”、以及“組織各行業協會及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貫徹落實文件精神,促進企業兼并重組”。可見,主管部門已經充分意識到,要打通跨地區重組的道路,需要多部門、多地區、全方位的整體協調。可以預期,隨著國務院對兼并重組工作的不斷推進,證監會等相關部門應該會進一步出臺相關配套政策。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