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調研報告發布:投資、出口回落 三季度GDP增速將放緩至10%以內
2010年10月“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52.1,處于擴張狀態
9月份“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月度調研”顯示,來自國內外22家金融機構首席經濟學家的預測,三季度GDP增速將繼續放緩至10%以內,預測均值為9.38%。但與此同時,9月CPI將與8月份持平或繼續創出新高。
調研還顯示,市場預期9月投資數據繼續走低,尤其是進出口增速將大幅下降,這意味著經濟形勢依然趨緩。而市場關注的9月貨幣信貸增長也將低于8月水平。
雖然各項經濟數據呈全線回落態勢,但本次調研推出的“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依然呈擴張狀態。該指數參考PMI(采購經理人指數)編制,有10位首席經濟學家給出信心指數,均值為52.1,其中有8家機構信心指數在50以上。
此外,多位參與調研的首席經濟學家認為,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定。
信心指數 八成預測經濟景氣
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下稱“信心指數”)是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調研的重要指標。該指數參照PMI編制,以50為臨界值,范圍在0~100之間,即當景氣指數高于50,表明經濟狀態趨于上升或改善,處于景氣狀態;當景氣指數低于50,表明經濟狀態趨于下降或惡化,處于不景氣狀態。
在10月調研中,有10位首席經濟學家給出了信心指數,均值為52.1,中位數為52.5,其中8家機構所給數值在50以上,只有交銀國際和德意志銀行給出了低于50的信心值(分別為48和47)。這也意味著,八成首席經濟學家認為10月的中國經濟處于景氣狀態。
這種景氣狀態,也能從月初公布的9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看出蛛絲馬跡。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10月1日發布的9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3.8%,比上月上升2.1個百分點。另外,根據匯豐9月底發布的報告,9月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2.9,高于8月的51.9,為5個月來的最高值。
瑞穗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9月數據雖然可能仍較樂觀,但并非顯示經濟增長從此進入上行期。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指出,未來經濟將繼續下行,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速會達到8.5%左右。與此同時,由于央行7月份以來貨幣環境相對寬松,使物價在未來的上行壓力仍較大。經濟的運行在未來半年將變得較為復雜,將呈現典型的“滯脹”格局。
當然,也有機構顯得相對樂觀。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預計,四季度中國經濟將進一步回暖。
三季度GDP 保“9”成功,但增速繼續回落
自從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創出近年新高之后,GDP增速開始逐漸回落。
來自對22位首席經濟學家的調研顯示,三季度GDP增速均值低至9.38%,中位數為9.4%。預測增速在10%以上的只有摩根大通一家,該機構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王黔給出的預測增速為10.4%,其余21家機構預測均在10%之下,明顯落后于今年前兩個季度兩位數的增長速度。
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11.1%,其中二季度GDP增速為10.3%,較一季度的11.9%出現明顯回落。
雖然三季度GDP將繼續回落,但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滕泰指出,GDP同比增速下行將逐步放緩。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解釋稱,大量在建項目以及平穩消費仍將支撐GDP在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保持9%左右的增速。
不過,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在投資方面,政府主導的新開工項目已顯不足,出口訂單雖較為飽滿,但近期人民幣急速升值令部分出口廠商踟躕不前,因此GDP增速極有可能在四季度下降到8.2%左右。
交銀國際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楊青麗指出,在地產調控、降耗限電等影響下,四季度經濟增速仍可能適度下降。瑞銀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也指出,今年未來幾個月宏觀經濟將繼續走向“軟著陸”――經濟增速逐季溫和下滑,在四季度觸底。
在宏觀經濟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強調,三季度的經濟表現將會對今年四季度的政策方向產生決定性影響。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