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充分 隨時準備投入救援
作為現場唯一的亞洲救援人員,郝恒隨機器于10月6日到達救援現場后,立刻投入了緊張的裝備和測試中,極少休息。為確保救援工作順利進行,他先期對SCC4000進行細致檢測和調試。10月8日上午,SCC4000順利起臂,并在組裝場地內空載行走。場地為沙石地貌,坡度20左右,設備運行良好。10月10日,根據智利政府救援項目需求,他針對實地工況進行了2次設備調試。經過反復的調試和檢測工作之后,測試結果顯示,三一履帶起重機各項性能完全滿足吊裝任務需求。
據郝恒介紹,執行此次起重任務的SCC4000型履帶起重機性能優越,有“神州第一吊”的美譽,曾獲得上海科技博覽會金獎,在電控、力限系統、液壓裝置等方面都處于世界先進水平。這臺機器的最大起吊能力為400噸,而救人行動估測所需的最大拉力為300噸。對三一設備完成最后救人搭載艙的起吊任務郝恒表現得十分自信。
另一方面,三一重工立即派出2名工程師及一名海外公司的總經理,攜帶必要配件連夜從智利首都圣地亞哥包機到達銅礦附近,協助救援工作,并從巴西、秘魯調派負責人參與測試和運輸等內容,做好確保救援萬無一失。
“能參加這次救援行動感到自豪和驕傲,同時也深知自己責任重大。”郝恒一直處于一級待命狀態,準備隨時接替卷揚機展開救援。
參與救援 對中國制造的肯定
“三一設備能被選中參與救援本身就是國際社會對 “中國制造”的肯定。”三一重工副高級總裁周富貴如此表示,當問到對于營救成功有多大把握時,他說:“如果用三一的機器,我們有100%的把握。”
周福貴表示,能夠參與此次救援,不僅將提高三一重工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讓世界人民了解“中國制造”品質的機會。
近幾年來,“毒玩具”、“毒奶粉”等事件讓西方民眾對“中國制造”存在很大的偏見,對中國其他產品在海外市場的推廣有不良的影響。周福貴認為,“中國制造的吊車能夠成功參與救援,將對中國制造在國際上的美譽度有極大地提升,改變一些人對于中國產品質量的不信任。”
三一SCC4000履帶起重機于2006年正式下線,被譽為“神州第一吊”,它的出現填補了國內自產起重機400噸以上級的空白后,行業與世界的水平就不斷縮小。
目前,三一已擁有從50噸到1600噸級,共計14個級別17個型號的履帶起重機系列產品。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國內第一,產品出口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40%出口到歐洲、北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三一已成為全球前二的履帶起重機吊裝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中國制造正一步步受到全世界的認可。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