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當地時間10月6日上午,在沙漠的艷陽下,漆成鮮亮中國紅的三一自主設計、研發、制造的履帶起重機部分零件,被6輛卡車組成的車隊送往智利礦難救援現場,準備參與33名被困礦工的最后救援工作,現場歡呼、掌聲不斷。守候兩個月之久的被困礦工家屬看到車隊激動萬分,他們手持智利國旗和圣母像,唱起為礦工們鼓勁的自創歌曲《加油礦工們》,為家人祈求平安。
8月5日,位于智利北部阿塔卡馬沙漠中的圣何塞銅礦發生塌方事故,33名礦工被困于700米深的地下。智利政府在制定救援計劃時,選定由中國三一重工下屬子公司三一科技設計生產的SCC4000型履帶起重機承擔起吊救援艙的重任。
10月9日凌晨,救援通道已經打通,轉機即將轉場為中國造SANY SCC4000起重機提供施工空間,預計機器將在13日開始投入工作
三一科技智利分公司服務經理郝恒將作為起吊作業技術服務工程師參加救援行動。據郝恒介紹,執行此次起重任務的SCC4000型履帶起重機性能優越,有“神州第一吊”的美譽,曾獲得上海科技博覽會金獎,在電控、力限系統、液壓裝置等方面都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郝恒說,智利政府在眾多救援方案中選中這臺機器承擔拉起任務,是對中國重工業的肯定和認可。郝恒是現場唯一參與救援的亞洲人。郝恒及三一技術人員到達現場后,經過仔細勘察和計算,目前已初步選定了兩個起吊工作點。
郝恒對記者說,救援的主要困難在于“救援膠囊(即救人用搭載艙)”能否順利通過井深100米下的一處拐點,因為在升井過程中,“膠囊”和通道內壁會產生巨大的摩擦力,同時起重機自重超過330噸,也將給管道內壁帶來巨大壓力。如果通道內巖層在巨大壓力下出現脫落和碎石,很可能會卡住正在升落井的“膠囊”,導致救援行動無法順利進行甚至被迫中止。
郝恒說,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只需要2至3天,設備就可進入一級待命狀態,隨時展開救援。他為能參加這次救援行動感到自豪和驕傲,同時也深知自己責任重大。
救援現場的唯一一張亞洲面孔——中國三一重工智利公司服務工程師郝恒
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中新社、鳳凰衛視、新浪網、網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等中外媒體對三一SCC4000型履帶起重機參與智利礦難救援進行了報道。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