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5日到18日,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五中全會即將在北京召開。在此次會議上,來自全國的代表將商討“十二五”規劃(2011-2015)。專家表示,推進社會公平正義、減緩社會矛盾,或將成為此次規劃的亮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山鷹在接受專訪時說,收入分配的不公導致人民沒有公平地分享經濟發展成果,這是社會矛盾和不穩定的源頭。
劉山鷹還說,“包容性增長”這個概念很可能會被列入到今年的五年規劃中。
“在經濟轉型時期,這或許能成為解決社會不公問題的新思路。”
包容性增長的概念是在2007年由亞洲發展銀行的經濟學家首次提出的。而胡錦濤主席最近的一次講話,則讓這個新名詞一躍成為輿論熱點。
胡錦濤在講話中指出,實現包容性增長,根本目的是讓經濟全球化和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所有國家和地區、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續發展中實現社會協調發展。
講話發布后,外界對中國政府的未來政策開始頗多猜測,認為這暗示中國領導人正在醞釀調整發展戰略。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說,包容性增長這個新概念,可以幫助中國應對一些新興問題。這一點對中國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然而,學者與立法者普遍認為,要將這個概念付諸實施,還需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遏制權貴既得利益群體、加強立法和執法。
劉山鷹說:“過去的三十年中,中國的經濟增長是以過度的資源開發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為代價的?!?/P>
“現在,既得利益群體已經成為阻礙社會改革的最大障礙?!?/P>
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指出,2009年中國的基尼系數高達0.47,大大超出該系數0.4的警戒線。而在三十年前,中國的這一系數僅為0.21-0.27。
由此,劉山鷹警告說,收入分配問題如果不能得到解決,將會引發社會動蕩。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副主任陳斯喜說,加快社會法體系建設,特別是加快審議社會救助法、住房保障法等保障公平正義的法律草案,是中國亟待解決的立法問題。
除社會公平這一議題外,此次五中全會還可能著力探討如何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提高行政決策的透明度。
劉山鷹強調,要加強公民在這兩個領域的參與度,首先需更好地落實憲法所賦予公民的言論自由的權利。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