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業化是富民強省的第一推動力。我省應堅持以產業集群為重點,發展壯大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鋼鐵有色等先進制造業……形成一批集中度大、關聯性強、集約化水平高的產業集群,堅持以工業園區為載體,認真落實園區工業布局規劃,促進各類園區依托比較優勢,形成產業特色,實現規模效益。
——摘自張春賢第九次黨代會上的講話
“我們中聯重科材料與配套件采購總量基本上占到銷售收入的1/3,其中有2/3 在外地采購,有些關鍵零部件大部分在江浙一帶配套。這樣就導致了我們采購成本過高,及時性受到影響,還受制于人。”在12月8 日的2006 年長沙首屆先進制造業產品配套對接專題論壇上,中聯重科副總裁郭學紅說出了湖南工程機械主機企業共同的心聲。
的確,由于多種原因,長沙乃至湖南工業配套基礎還較為薄弱,工業氛圍與配套環境和徐洲等城市相比差距很大。“有的零部件,因國內水平低下,不得不采用國際化配套,不僅付出的代價高,而且受制于人,不利于長遠發展。”山河智能總經理彭孟武說。
在論壇上,三一重工商務部部長熊亞軍也發出了同樣感慨:“長沙工業區的配套體系還不夠健全,我們要走出去,多學學廣東、江浙、山東等發達地區先進經驗。同時,政府在規范市場運作,支持地方配套等方面給與政策引導和扶持。
在入世5 周年關口,湖南工程機械三大巨頭異口同聲喊出同一個問題“如何實現主機企業與配套企業的良性配套”,讓人一喜一憂。喜的是他們的配套意識開始與國際接軌,憂的是舍近求遠受制于人。為了說明當今配套對于企業的作用,熊亞軍舉了一正一反兩例子,小松、諾基亞等主機廠建立了衛星配套廠,而愛立信因配套問題破產。
那么,主機企業到底希望產業配套出現一種什么樣局面?郭學紅給出了中聯重科想法:要形成產業集群!具體來說,就是要將產業鏈頭細分,由產業到產品,由產品到零部件,形成工程機械產業鏈上的一環,每一個環節都有核心競爭力,這樣就構建了一個具有地域優勢,優質的配套系統。“這對龍頭企業來說,也是核心競爭力,由此形成了一個良性互動。對配套企業而言,發展思路要調整,湖南的工程機械要實現國際化,至少要有幾個國際知名品牌的零部件配套制造企業,不光是幾個主機企業。”郭學紅說。
中聯重科是湖南省裝備制造重點企業之一,主要從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術裝備的研發制造,自創立以來一直保持了較高速度的增長。目前公司注冊資本5.07 億元,總資產超過50 億元。擁有中聯、浦沅、中標、湖機等著名品牌,生產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10大類別、28 個系列、168 個品種的主導產品,創造了塔式起重機、環衛機械、鋸條鋸床等3 個國內市場份額第一的汽車和重機、混凝土機械2 個國內市場份額第二,暢銷包含港澳地區的國內市場。
2005 年,中聯重科位列全國工程機械行業利潤排名第一位;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排名第33位;上海、深圳上市公司綜合績效排名連續三年位居前列,名列“湘股”第一位;品牌價值33.18億元,名列“中國500 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第193 位;進入“中國企業500 強”“中國機械工業100 強”;連續三年被評為“最具成長性”企業。
中聯重科在自身規模化發展的同時,連帶推動了產業鏈的共同繁榮。在其周邊形成了百家極具活力的中小配套企業群,每年配套金額數以億計,形成了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的雛形。圍繞這些工程機械主機企業,有上百家配套企業,都是在近十多年時間內伴隨龍頭企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
湖南中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個依靠做主機企業而發展起來的“小巨人”。公司前身為一家年產值不過100 萬、職工不到60 人、停停打打的鄉鎮企業,1996 年公司改制為股份制企業。1994 年開始,一直與長沙中聯重科進行外協配套,從開始時一年幾十萬的外協配套規模發展到今天的占地150 畝,從業職工346個,年產值達1.2 億元的中型企業。
中立機械董事長李立仁說,十幾年來,該公司定位于“依托大企業,做好配套服務,借船出海”,一直堅持與中聯重科進行外協配套,甘當配角,十年磨一劍,專心致志將中聯指定的外協任務做好做精,贏得了主機廠家高度的信任。這樣,他們既利用了其品牌優勢、技術優勢、市場優勢、資本優勢,又發揮了自身的中小型企業的管理成本優勢,生產成本優勢,人力資源優勢。
的確,湖南工程機械已形成了品牌,這些品牌正向國際品牌跨越,在這樣一個環境下,這些企業勢必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先享全球資源,加速專業化、社會化分工;在這樣一個前提下,配套企業必須與之共同提升,也要有品牌戰略,也要做到專、精、強,更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
熊亞軍對此表示認同。配套廠要主動分擔主機廠的煩惱,要善于挖掘機會,緊跟市場,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彭孟武介紹,7 年來,山河智能不斷擴大外購,優化配套供應體系,與優勢的配套供應商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向其輸出管理、技術生產要素;采購行業包括冶金、機械、儀表儀器、石化等采購品種。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