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12日,在由中國工程院主辦、瓦軸集團和西安交通大學承辦的“高端裝備制造中的軸承技術及產業發展高層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盧秉恒等7位院士和18位科研院所專家一致認為,我國重大裝備急需高端軸承,高端軸承科研課題也將在“十二五”期間最有可能實現率先突破。
會上,與會院士和專家對我國高端軸承技術發展問題進行了充分討論。其中高速鐵路軸承和高檔數控機床軸承成為熱門話題。鋼鐵研究總院專家魏果、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健生、科技部“973”高性能滾動軸承基礎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王煜分別從高速鐵路列車軸承的制造材料、熱加工處理、基礎理論研究等方面匯報了最新研究成果。
作為我國科技部“973”項目主要內容之一,“高性能滾動軸承基礎項目”由中科院、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6家科研單位承擔,瓦軸是惟一參與此項目的企業。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王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高性能滾動軸承基礎項目”主要針對數控機床、高速鐵路、航空發動機主軸等我國重大裝備所配套的軸承,目前這些軸承百分之百依賴進口。“973”項目之所以被列為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是因為該項目完全符合國家經濟發展方向。如高速鐵路是國家未來幾年重點發展的項目,但軸承卻成為一個嚴重的瓶頸。歐美國家目前高鐵軸承能滿足時速350~400公里的需求,而我國目前的高速軸承僅能滿足150~180公里的動車組,如此大的差距,如果按照以往我國采取的以大項目來帶動基礎件的發展,顯然時間上來不及,況且實踐證明這種發展方式也是不成功的,因為軸承在任何一個主機上,所占成本微不足道,但其作用卻非常大,這種低成本高風險的事情,主機廠都不愿意做,因此我們必須主動出擊,加速研制的步伐,搶在時間的前面。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說,高端軸承研發涉及材料、油脂及潤滑、制造、設計、軸承制造裝備、檢測與試驗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還涉及接觸力學、潤滑理論、摩擦學、疲勞與破壞、熱處理與材料組織等基礎研究和交叉學科。我們必須在產業發展政策、技術發展規劃等方面作出重點布局,解決裝備制造業中高端軸承發展滯后的問題。也只有組織多方面力量共同攻關、做好產學研結合,才能完成向高端軸承邁進的任務。與會院士和專家建議,中國工程院應組織院士和專家進行專題研究,就我國重大裝備對高端軸承的需求、發展中所面臨的技術難題、技術發展路線圖、產業發展政策與環境等問題調查研討,形成咨詢報告,作為國家制定有關產業發展計劃和規劃的參考意見。
據瓦軸集團董事長王路順介紹,作為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軸承“973”項目參與企業,瓦軸集團正與西安交通大學等其他8所參加單位打造緊密型產學研合作模式,推動企業將生產技術與科研成果有機結合。目前,瓦軸集團已經自主研制了高速動車軸箱軸承。軸承擁有良好的密封性,高速高溫下潤滑的穩定性,特制的優質滲碳鋼材料,確保了軸承的使用壽命和運行可靠性。已完成的臺架性能試驗效果良好,正在進行耐久性試驗。同時,瓦軸集團開展了機床軸承的設計、制造、檢測試驗技術的研究,成功開發了高檔數控機床配套軸承,為國內多家知名機床公司配套。特別是在重型機床軸承的開發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