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往年慣例,11月份是每年鐵礦石談判的起始月,今年也不例外。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日前透露,2011年度的鐵礦石談判已經開始,供需雙方已進行了一定的接觸和交流。不過,關于鐵礦石談判的進展、內容等細節問題,由于談判雙方的保密原則,羅冰生一概未予評述。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進口礦產價格仍將高位運行。
反觀國內,由于中國經濟高速邁進,不僅對鐵礦石的依存度居高不下,對鉀鹽、銅礦石等礦產的對外依存度也都超過65%。“十二五”期間,隨著我國城鎮化、工業化的加速推進,資源的對外依存度是否會一路高漲?對一些重要礦產過度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將如何扭轉?
投資140億元人民幣、歷時12年的國土資源大調查不久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鉀鹽預測資源量至少是已查明資源儲量的2倍至3倍,僅在北方老鋼鐵基地,有望新增鐵礦資源量50億噸,另外我國將形成一批千萬噸級銅礦基地,銅礦石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局面有望改觀。
中國地質調查局資源評論部主任陳仁義:我們這幾年主要的成果就是像銅礦,銅礦實際上也是扭轉了過去一些傳統的看法,因為認為中國找銅礦沒希望了,實際上這幾年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鐵礦實際上也是一樣,我們現在保有儲量還有630億噸大數,現在還有300多億噸是沒有動用的,實際上鐵礦這塊潛力也很大。
讓人期待的,還有國土資源部未來的目標任務。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在座談會上表示,國土資源部目前正醞釀在全國21個省份開展大規模地質找礦行動。
汪民:突出鈾、鐵、銅、鋁、金、鉛鋅和鉀鹽等國家急缺大宗礦產,在全國19個重要成礦區帶,選擇了45個重點勘查區,力爭實現地質找礦的快速突破,全面提升資源保障能力。
也是在這個座談會上,汪民對國土資源部新近提出的地質找礦358目標作出了詳細的解釋。
汪民:就是“三年要有重大進展,五年要有重大突破,八年要重塑全國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新格局”。
公益先行、基金銜接、商業跟進、整裝勘查、快速突破,這是國土資源部要全面推進的地質找礦新機制。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司長彭齊鳴說,隨著新機制的全面推進,我國的資源儲量將會逐步提升,實現新近制定的目標,也不會成為難題。
彭齊鳴:它調動了各方的積極性,因為新機制的核心是一個多元投資的平臺,公益性,就是財政出資,要降低礦產勘查的風險,使得社會的各類資金大量進入到風險勘查領域,能大量加快找礦的發現和突破,所以說如果全面推開的話,可以有一個很大起色。
“十二五”期間,我國對一些重要礦種的對外依存度究竟會降低多少?陳仁義對此作出了這樣的判斷:
陳仁義:銅礦基本上應該就是說“十二五”期間控制在75%以內這樣一個對外依存程度,鐵礦我們國家完全可以控制到50%以內,鉀鹽現在也是在75%——85%的這樣的對外依存度,如果現在像羅布泊,如果這些新的資源能轉化產能,應該是能在60%左右,肯定能降下來。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