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吃過沒有創新產品的虧,到現在嘗到擁有自主產權的甜,廣西柳工集團通過十年多的考試,交出了一份銷售收入、整機銷量、利潤總額三項指標行業第一答卷,用實力分享市場。
歲末年初,在廣西柳工集團的整機組裝車間,隨著最后一輛裝載機的下線,2006年柳工集團的裝載機實現了產銷量雙雙突破兩萬臺,銷售收入達到了80億元的新臺階。
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曉華:產銷兩萬臺,這說明我們柳工不單單在國內是第一,而且我們已經進入世界裝載機銷售量第二,也就是我們僅次于美國的卡特彼勒公司。
王董事長還介紹說,在去年的80億銷售額中,國外市場的份額就接近10個億,可以說是國際市場的貢獻率,實現了19%的增長速度。然而想到十幾年前,第一臺出口的裝載機的為他們贏來的卻不是榮譽。
廣西柳工集團技術中心主任、總工程師章二平:我們第一臺出口到某個國家的產品,因為不符合用戶的使用要求,用戶很生氣,但是機器又沒發使用,他就為了得到(保險)賠償,就把那臺機器給燒掉了,這件事情對我們公司上下震動非常大。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經過了解,這臺出口的裝載機竟有80多處需要改進的地方,不僅產品零部件供應不上,連操作習慣,座椅的舒適度等方面也沒有到達當地的要求。
廣西柳工集團技術中心主任、總工程師章二平:我們也就是根據不同的要求,把我們的產品進行各種的改進,產品也由原來的水土不服情況,逐漸逐漸符合當地的要求,符合當地用戶的需求。
記者:我身后這兩臺裝載機是柳工集團能夠形成批量生產的國內最大裝載機和最小的裝載機,我們看到它輪胎就有一人多高,而這臺小的裝載機能夠更換40種操作手,形成一機多能,兩項產品均打破了國外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的空白。
這一大一小,目前在液壓系統、低熱節能系統、動作快捷等三項技術指標,均成為行業內的領跑者,確立了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
廣西柳工集團國際業務事業部副總經理黃建兵:國外的用戶和國內的用戶都發來了很多的定單,有些用戶還要排長隊,才能買到這個產品。
有了實力,才能聚集人氣,日前,2007年柳工集團的全球經銷商會議在上海舉行,40多個國家的100多位經銷商齊聚一堂,對今年柳工集團生產的產品展開了爭奪,一季度一千臺的出口份額被各國經銷搶購一空。
俄羅斯經銷商弗拉基米爾:我們相信今年柳工的產品在俄羅斯的銷售能夠提高到兩倍,達到360臺,因為在俄羅斯無論是工廠、道路、和居民的建筑都有很大的增量,對柳工產品的需求也很大。
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曉華:作為我們柳工就搞一些人無我有,搞一些高附加值、高價格產品,來作為柳工的強項,參與世界的競爭。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