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媒報道,港股大市反彈,新股回春。 昨掛牌的中信大錳,一舉打破本周新股接連破底(跌穿招股價)的厄運,尾盤掀升浪,收報2.92元,較定價升6.2%,散戶終免損手。而今登陸港交所的熔盛重工,昨暗盤亦有驚喜,以近高位8.54元收市,較定價升6.8%。
由中信資源分拆的中信大錳,昨早開盤后曾一度潛水,低見2.69元,但午后便越升越有,曾升穿3元,收市報2.92元,較定價2.75元升逾6%。不計手續費,每手賺170元。該股昨成交達15.1億元。中信集團董事長孔丹昨現身大錳上市儀式,并指中信集團計劃來年赴港掛牌,但未透露具體集資額。
特速集團近上限定價
至于周內第5只、也是最后一只于港交所主板掛牌新股熔盛重工,昨暗盤做好。據輝立交易場數據顯示,熔盛暗盤開市后曾破底,但終又重上水面,收市較定價升了6.8%。不計手續費,一手賺270元。熔盛昨暗盤成交金額達1.1億元。公司昨公布公開發售分配結果,一手中簽率為三成,申請4手可保證獲1手。
同樣將于今日掛牌的創業板新股中國信貸,以全配售形式發行,消息指最終以近上限0.75元定價,配售獲超購15倍。
熔盛重工超購21.6倍 中下限8港元定價
大型中國重工企業中國熔盛重工公布招股結果,公開發售部分接獲合共55,581份有效申請,合共認購19.78億股,相當于公開發售超額認購21.61倍,而國際配售錄得大幅超額認購。
熔盛重工以招股價中下限8元定價,認購一手(500股)的中簽比率為30%,認購4手可穩取一手。
熔盛重工計劃發行17.5億股,當中3.5億股為舊股,90%國際配售,10%公開發售;招股價介乎7.3元-10.1元,11月19日主板掛牌,保薦人為摩根士丹利、建銀國際及摩根大通。
深耕海洋工程 熔盛重工靠高附加值突圍
中國造船企業數以萬計,但能進軍海洋工程領域的船企為數不多。
早在2008年,熔盛重工攜中海油3000米深水鋪管起重船項目,正式挺進海洋工程領域。分析人士指出,傳統造船業毛利率有限,海洋工程卻有著較高的附加值,隨經濟波動的可能性也較小。提早布局海洋工程的船企,無疑是有了“第二把刷子”,后市將有較強的成長能力。
熔盛挺進海洋工程領域
2008年9月,熔盛重工為中海油建造的3000米深水鋪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正式開工,這標志著熔盛重工全面挺進海洋工程領域。
海洋工程裝備是指用于海洋資源勘探、開采、加工、儲運、管理及后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性裝備。
據記者了解,“海洋石油201”是我國自主設計和建造的第一艘具有自航能力、滿足DP-3動力定位要求的深水鋪管起重船。此前,深海石油作業的核心技術一直由歐美少數國家所掌握,我國海洋石油開發長期以來受技術水平和裝備能力所限,只能在300米左右的近海進行。
今年5月28日,“海洋石油201”出塢,熔盛重工在海洋工程領域的制造研發能力得到認可。隨后,公司的海工板塊全面啟動,最終形成4個大項,包括世界最先進的第6代鉆井平臺、如海上煉油廠的浮式生產儲存卸貨裝置、海洋工程船及液化天然氣運輸船。
事實上,早在熔盛重工建廠之初,海工板塊就被列入與造船、動力工程和工程機械并列的4大業務板塊之一。據了解,熔盛重工于今年得到的國家開發銀行等銀行的百億元授信,將主要用于海洋工程制造基地的建設。該項目建成后將具備年產6艘15萬噸級浮式生產儲存卸貨裝置等海工產品的生產能力,計劃2011年5月投產。
高附加值的“藍海”
記者了解到,不只是熔盛重工,但凡有實力的船企都在積極爭奪海洋工程大蛋糕。
2009年,國家出臺了相關規定表示將支持海洋工程,在《船舶工業調整與振興規劃》中,國家對海洋工程的發展提出一系列的支持;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海洋工程被列入11個新興產業之中。此前,韓國經濟部也曾表示,韓國船企下一階段將突破口放在海工裝備等附加值更高的船型上。業內人士稱,比起造船,海洋工程具有毛利率高、收益穩定的特點。根據韓國的經驗,海洋工程目前的毛利率大概為30%,隨著向深海進一步進軍,未來獲利或更為豐厚。
國家能源局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生產原油1.89億噸,凈進口原油高達1.99億噸,超過50%警戒線,達到51.29%。中國亟待發展海上石油勘探開發技術、推進深海油氣開發。因此,中國對海洋工程設備的需求也必定會增加,海工領域正日益成為船企爭奪的藍海。
公開資料顯示,2002年~2007年世界海洋油氣開發年均投資總量在1000億美元以上,最高年份達1250億美元。隨著大陸架油氣資源的日益枯竭、深海技術的發展和能源的需求,向深海進軍是大勢所趨。預計今后5~10年內,海洋油氣開發年均投資總量將保持在500億美元以上,與世界船舶市場規模大致相當。
最新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船舶制造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熔盛重工作為造船業中的后起之秀,發展迅速,目前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2005年~2010年,公司主營業務主要集中在油輪和散貨船,2010年后,戰略重心將逐步調整到油輪和海洋工程上。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國內不少海工項目紛紛啟動,但實際上真正具備海工項目總承包資質的企業并不多。這說明海上項目對中國造船行業而言,就是零起點,也說明了誰占領這個制高點誰就占領了市場制高點。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