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3日召開的上海寶馬展上,徐工XGC28000型履帶起重機正式對外亮相。該產品一舉將國產履帶起重機拉升到2000噸級,并刷新了國內行業的多項記錄,被譽為“神州第一吊”,成為近年來國產化履帶起重機超大噸位進程上的又一座巔峰。
【厚積薄發】
整個2010年,對于徐工建機,甚至徐工集團來說,都是不平凡的一年。5月29日,徐工千噸級履帶起重機下線。9月18日,2000噸級履帶起重機下線。對于一個成立時間還不足一年的“新”公司而言,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實現產品噸位的二級跳,進而占據國產履帶起重機的頭把交椅,沒有點“硬功夫”是不行的。
“徐工履帶吊的硬氣來自于深厚的產業積淀!”當被媒體問及徐工履帶吊何以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實現如此大的跨越時,徐工建機的技術老總這樣回答。的確,撥開厚重的歷史,徐工似乎從進入履帶吊領域之初,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企業。“在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上,我們始終堅持兼收并蓄,始終堅持走內涵式發展路線,始終堅持吃透一個,做實一個,發展一個。作為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徐工的每一個作為都要體現行業的責任。我們研究的透一點,產品就更成熟一點,客戶的利益才更有保障一點。”
徐工作為國內履帶起重機領域的首批進入者,在該領域擁有二十多年的產業積累。從1995年QUY50的下線,到1998年,國內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百噸級以上產品--QUY150問世;從2003年“神州第一吊”QUY300的誕生,到2010年QUY650榮獲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徐工履帶吊絕對算得上是行業技術積累最扎實的。當深厚的產業積淀于一朝爆發的時候,其噴薄之勢必然銳不可當。
【“大”戰略】
徐工履帶吊的快速發展除了依賴于深厚的產業積累外,也與徐工集團的“大”戰略密不可分。
在千億元目標、專業化發展理念指引下,徐工以履帶起重機、混凝土機械兩大產業為基礎,組建了徐工建機,并從2010年元旦開始正式獨立運營。此后,徐工在履帶吊產業上的深厚積累得以快速釋放。“自09年底正式將履帶起重機注入徐工建機以來,該板塊沖入了一個直線上升的軌道”一直密切關注徐工建機成長的一家媒體曾經這樣評價。
在產品上,徐工建機的另一個“大戰略”則是堅定的推行“三高一大”戰略,即“高科技含量、高可靠性、高附加值、大噸位”的產品發展路線。“建機要全力打造出中國一流、世界優秀的產品”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在建機成立初期提出了這樣的期望。在短短半年的時間里,1000噸級履帶吊快速突破,2000噸級相繼問世,徐工建機在產品研發創新上的快速拉升令行業刮目。
【成就巔峰】
2000噸級不僅僅是中國履帶起重機行業的一個刻度,它真正體現了本土履帶起重機企業進軍國際市場、挺進技術巔峰的速度和實力。
徐工推出的2000噸級履帶吊刷新了中國履帶起重機行業的多項第一:起重量第一、起重力矩第一、臂架長度第一……除此之外,更具有雙發動機系統、模塊化集成動力系統、油缸推移超起變幅系統等超強性能匹配裝置;擁有40余項安全裝置和對關鍵動作提供雙重或三重保護的安全措施;豪華駕駛艙級操縱室等全方位人性化設計,使得施工操作更加舒適;上下車自拆裝技術及所有運輸部件不超過3.5米的設計,使得轉場、運輸更加便利……整機40余項專利技術和集產業智慧之大成的創新突破,使其“神州第一吊”的贊譽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徐工2000噸級履帶吊的推出,是企業技術突破、做大做強的需要,是領跑國內行業的需要,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作為大型吊裝設備的中堅推動者,徐工建機的責任還很大,道路還很遠,我們的目標和理想是挑戰行業的想象力,但我們仍然會堅持內涵式發展路線不動搖,一定為客戶提供最成熟、最可靠、最優秀的產品”徐工建機總經理這樣表示。
終點也是起點,夢想又將起步。2000噸級剛推出不久,徐工建機又已經和超過七個系統的專業用戶在3000噸級產品上有了充足的技術和施工交流,后續產品的研發制造也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新的奇跡即將創造,新的巔峰又將呈現。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