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最初僅有幾百萬元資產的民營小企業,經過短短10余年的發展,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83億元,利稅總額近10億元,出口創匯近1億美元。如今這家企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制造企業、全球工程機械50強、中國500強、中國機械百強、中國最具成長力的自主品牌企業、中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50強……
這個充滿傳奇性的企業就是發軔于湖南婁底的三一重工。是什么使一個草根企業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變得如此引人注意?也許一位業內人士的話一語道破天機,“三一在工程機械制造領域所創造的奇跡絕不是偶然,這是三一長期以來堅持走自主創新發展之路,實施打造強勢品牌的長遠戰略的結果。”
向洋品牌的“叫板”
12年前,當三一決定進軍工程機械領域時,國內市場洋品牌一統天下,在中國如火如荼的建設工地上,95%以上工程機械都是洋品牌。在這表象的后面,則是一個尷尬的現實:一方面,傳統國有企業規模小,技術含量不高,起點太低;而另一方面,歐美的行業巨頭對技術輸出設置了重重壁壘。
一個民營企業要想進入這個領域,并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耙环矫媸且鉀Q中國工業多年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一方面是要收復洋產品搶占的市場?!比蝗擞眠@樣一句話來概括當初進入重工業制造領域的艱難。
在這種狀況下,三一是像現在某些行業一樣,引進國外的技術當“搬運工”,以低質、低價、低配置先去獲得一部分利潤?還是瞄準跨國公司,掌握自主知識產權,靠持續改進的高品質產品和服務與其正面交鋒,走出一條“中國創造”之路?這是擺在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面前必須抉擇的一個難題。
梁穩根在冷靜地審視中國重工機械領域面臨的內憂外患后果斷地決策,“與其引進技術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趨,淪為‘生產車間’,不如另辟蹊徑,以自我創新掌握發展主動權。”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民族工業“保衛戰”在三一重工拉開了。
從1994年開始,三一以混凝土輸送泵作為其進入工程機械制造企業的“敲門磚”,對混凝土輸送泵機械、液壓、電氣等關鍵技術進行攻堅,并創造性地把拖泵的新技術應用到泵車等混凝土輸送系列產品上,使得三一成為國內混凝土機械品種最多、規格最齊全的品牌。
終于,從2002年起,三一混凝土機械市場占有率穩定國內第一,到2005年已超過50%,成為國內第一品牌,全球排名在前三甲之列。以三一品牌為代表的國產混凝土機械,在短短五年間,改變了原來國內市場85%混凝土泵及95%的泵車依靠進口的局面。
在保持混凝土機械行業“代言人”地位的同時,三一的黑色路面成套設備、樁工機械、履帶起重機械、挖掘機械等系列產品經過近年的技術提升和市場培植,已進入快速成長期,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在中國機械制造行業,三一已經是混凝土機械、樁工機械、履帶起重機械的第一品牌。
不斷的創新之路
“一切源于創新”,這是三一的經營理念,也是三一的發展之魂。在三一的發展過程中,其實無論是三一第一桶金的獲得,還是公司從做金屬材料到正式轉型做工程機械產品,再到目前做精做強品牌打造行業“王國”,一部三一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段不斷創新的發展之路。
1986年的元旦,梁穩根、向文波、毛中吾和袁金華等4人辭職公職,丟掉了當時讓大家羨慕的工作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他們兵分兩路,一路販羊、做酒,一路做玻璃纖維,但都失敗而歸。經過反復的思考,他們決定發揮他們專業的長項———4個人中有3個人學材料學,于是他們決定進入當時市場上緊缺的有色金屬材料產品的開發。
1989年6月,三一重工的前身湖南省漣源市焊接材料廠成立。經過100多次的調整配方、幾十次改變工藝,梁穩根他們的產品終于過關了,由此他們拿到了第一筆貸款,“通過這次創新我們獲得了生存的權利?!钡谝荒?,他們獲得了16萬的銷售收入,盈利3.6萬元;第二年盈利13萬;到6年以后的1992年,銷售額達到了1億多,年利潤達到了3000萬。
“但這離我們三一的目標和夢想還是相距甚遠。”不滿足1億銷售額、3000多萬利潤的攤子,梁穩根他們又開始了新的創新。經過走訪幾十個專家,開了5次專家論證會、10多次董事會,最后他們找到了企業無法做大的兩個關鍵原因,“行業和地域都無法孕育一個世界級的大企業,也無法實現我們的商業目標?!庇谑撬麄兙痛酥贫恕半p進”戰略:進入裝備制造業、進入中心城市長沙。
1994年,三一正式進入工程建筑機械制造。也就在這一年,三一重工第一臺混凝土輸送泵在湖南長沙誕生,這是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開式系統拖泵。但由于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三一的第一批自主研發的混凝土輸送泵怎么也無法突破160米高的輸送高度。
為了獲得核心的技術,梁穩根跑了十幾家日本和歐洲的公司,想和他們進行合資,但收獲的是“前所未有的辛酸和屈辱”,國外企業根本上不想把核心技術交給一家中國的企業。于是梁穩根發誓一定要用中國的人才發展技術開發出超過這些企業的產品。
為了攻克這個技術難題,梁穩根從北京自動化研究所請來了液壓專家易小剛。易小剛加盟三一后,帶領技術人員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就徹底解決了泵送系統性能不穩定的問題,混凝土輸送泵無法突破160米的關卡由此得到了突破。
此后12多年的征途中,通過自主創新,三一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成績。據悉,目前三一已全面進入工程機械制造領域,產品拓展到25個系列、120多個品種;同時三一打造起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已申請專利479件,其中283件獲得了授權。
打造強勢民族品牌
近年來,三一重工每年將銷售收入的5%~7%投入研發。這種投入比是中國同行業平均水準的3~5倍。據悉,三一目前的研發力量已足以支持每年150億元的銷售規模,研發能力已經成為三一的核心競爭力,這為三一打造強勢民族品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例如,三一自主開發的TQ230系列全液壓推土機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將我國推土機技術推進到世界最先進水平;而三一研制出的世界首臺靜液壓傳動平地機,不僅填補了我國在靜液壓傳動平地機生產開發上的空白,也標志著我國平地機產品的設計、制造水平已經跨入世界領先行列,同時也結束了我國大功率平地機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
另外,在加強產品研發、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三一積極地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國際上打響“中國制造”。在發達國家相對集中的北半球,三一通過國際合作參與競爭;在發展中國家集中的南半球,通過自主開發,利用產品優勢參與國際競爭,加速把中國的工程機械推向國際市場。
去年11月23日,三一與印度馬哈拉斯特拉邦政府簽訂了6000萬美元建設工程機械制造基地的投資協議。這是三一的第一個海外生產基地,也是三一在南亞市場上的一個重要布局,建成后將以工程機械制造為主,以滿足印度及其周邊國家的需要。另悉,為了開拓美洲市場,三一還計劃在美國籌建工程機械制造基地。
如今,三一產品已遠銷南亞、中東、非洲、北美、東歐等地的50多個國家,業務覆蓋達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三一在保持主導產品在國內市場領先地位的同時,國際銷售成倍增長,2005年全年出口實現銷售收入1.84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增長166%。2006年,國際市場銷售全年實現出口近1億美元。
在進行技術創新、營銷創新的同時,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認為,為了保證自主創新的有效性,三一還必須進行其他方面的創新。比如通過管理的創新,以信息化來提升傳統產業;通過文化的創新,促進企業健康、持續、快速地發展等。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