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大力倡導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環境下,工程機械作為與國家宏觀政策密切相關的行業也正積極向“綠色制造”轉變。日前,國內知名工程機械企業——山河智能裝備集團在上海寶馬展上推出了以“技術創新”、“節能環保”為特色的12款新型產品,其中山河智能自主研發的SWE230S混合動力挖掘機在作業率、能量回收率雙向提高的情況下,實現整機綜合油耗降低24.7%,有害氣體排放降低32%,讓人真實感受到山河智能正引領行業向“綠色制造”穩步前進。
“綠色標兵”——混合動力挖掘機
在國際社會高度重視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大環境下,整個機械產業向低碳經濟轉型已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之一。11月26日,第五屆中國工程機械、建材機械、工程車輛及設備博覽會落下帷幕,參與盛會的國內機械企業紛紛推出了集結動力系統和整機優化配置等有效手段研發制造的節能型新品。國內首臺自主研發的工程化混合動力挖掘機——山河智能SWE230S混合動力挖掘機登臺亮相。
圖:山河智能自主研發的混合動力挖掘機
據了解,源自于汽車的混合動力技術,通過不同動力源的聯合工作,使其充分發揮各自的優越性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達到降低油耗與減少有害氣體排放的目的。自混合動力這種新型節能減耗技術在汽車行業得到成熟應用后,山河智能即開始對混合動力技術在工程機械產品應用的科研攻關。
“從基本原理研究到仿真試驗,從臺架試驗分析到方案確立,從關鍵零部件設計到結構件加工試制,從整車裝配到性能調試、從樣機生產到實現工程化,全部過程均由我們科研團隊自主研發。”據山河智能工程師介紹,SWE230S采用并聯式油電混合動力技術,最大限度地穩定了發動機工況,提高了燃油經濟性并有效改善排放。與普通挖掘機相比,SWE230S混合動力挖掘機在典型回轉90度裝車工況下,作業效率提高約7%;回轉電機制動時,回收驅動回轉所需能量40%以上。征集綜合油耗降低24.7%,有害氣體排放降低32%,成為山河智能乃至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當之無愧的“綠色標兵”。
業內人士表示該款產品不僅打破了國外企業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也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混合動力挖掘機工程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低碳、節能新品接力登臺
山河智能將“綠色、環保、健康”的概念融入到每種產品的研發、制造中,在保證產品的功能和質量的前提下,提倡“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不斷創新技術,使產品從設計、制造、到使用環境污染最小化,資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節約成本。從公司大型綠色樁基礎施工設備的靜力壓樁機、旋挖鉆機,到一體化潛孔鉆機、電控挖掘機,電動叉車、混合動力叉車等,已成為公司環保節能產品的代表。
據了解,一直以來,山河智能在多屆展會上都有推出低碳、節能型創新產品,因更符合經濟適用和環保原則而受到參展商的強烈關注。此次寶馬展,山河智能展出的電動叉車和LPG叉車,分別以電、液化LPG作為清潔燃料,綜合能耗維護費用平均只有內燃叉車(以柴油為動力)的20%-25%。其中,基于汽車設計理念開發的新品SWFE18AC-3F2三支點電動叉車為首次亮相。它采用國際最新技術的全交流驅動控制系統,整體高效更環保。高效節能的電液控制系統,減少了能量的消耗。
圖:節能、環保的新品——三支點電動叉車
山河智能相關人員表示企業產品研發一直注重技術融合創新。展會上備受矚目的智能電控挖掘機是節能環保的代表。它采用的是比較先進的具有在線自動學習功能兩級結構的智能控制系統。系統將多傳感器的數據融合技術、無線AP技術、遙控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聲、光、電等進行有效結合,實現了對挖掘機器人的手動模式、遙控模式、自動模式多重模式下的控制。不僅節省了施工人力、操作上的優勢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工程機械“綠色制造”先驅
在中國極力發展裝備制造業的今天,機械制造既是一種節約資源的先進制造的實力比拼,同時也是低碳環保綠色生產的競賽。
山河智能裝備集團董事長何清華何清華在企業成立初期,研發液壓靜力壓樁時表示,傳統制造和“綠色制造”的最大區別就是傳統制造只是根據市場信息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其余則考慮較少。“‘綠色制造’則通過綠色生產過程,包括綠色設計、綠色材料、綠色設備、綠色工藝、綠色包裝、綠色管理等,生產出綠色產品,產品使用完再通過綠色處理后加以回收利用,以此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也能達到最高。在機械制造業,我們要讓這個概念得到全面的施行,就需要以‘節能低耗’、‘高效率’、‘降低環境污染’等作為企業從研發生產到經營銷售的標準,我們同時也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將‘綠色制造’從山河智能推向整個行業。”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國內工程機械企業在節能、低碳產品上的開發仍需要向卡特彼勒等國際工程機械巨頭“取經”,但山河智能等本土企業在中國工程機械“綠色生產”、“綠色制造”上起到的引領作用必將加快我國工程機械節能減排之路的步伐。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