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兩年的“中國制造+中國金融”攜手走向海外的探索之路,融資租賃業務迅猛發展,不但使設備銷售額超過百億元人民幣,還使一些客戶通過融資租賃實現了資本積累的幾何級增長,同時也增強了金融機構的合作信心。日前,中聯重科(000157,股吧)旗下的融資租賃公司與中國銀行(601988,股吧)等國內5家金融機構簽訂了4項創新型金融協議。這4項協議的簽署表明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公司外部融資渠道的進一步拓寬。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中國工程機械、船舶制造等大型設備制造行業不斷走向海外,融資租賃正當風起云涌之時。
建設融資租賃全球服務體系
經過幾十年發展,無論從技術上還是質量上,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與國際工程機械巨頭之間的差距都大大縮小,中國工程機械在世界工程機械版圖中的分量也在逐漸增強。
雖然性價比較強的中國制造產品逐步獲得海外市場客戶的認可與青睞,金融服務的缺失卻使他們遭遇銷售阻力。
為了消除阻礙,緊跟國際大公司的步伐實現國際化運營。2008年10月,中聯重科正式啟動“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全球服務體系”建設,開始了“中國廠商金融全球化”、“中國制造+中國金融”攜手走向海外的探索之路。
2008年12月,中聯重科融資租賃(澳大利亞)有限公司成立;2009年5月,中聯重科融資租賃(澳洲)有限公司成功操作融資租賃海外第一單,這也是中國工程機械廠商金融海外第一單。
至2010年4月,以“中聯重科租賃(香港)有限公司”為全球總部,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分別在澳大利亞、俄羅斯、意大利、美國等地設立子公司并啟動運營,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全球服務體系粗具雛形。
中聯重科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中實現海外融資租賃銷售第一家公司,其旗下融資租賃公司目前是國內唯一兼具外資融資租賃資質和內資融資租賃試點企業資質的公司。
談到融資租賃的意義,中聯重科副總裁兼融資租賃公司總經理萬鈞說:“模式的競爭,將改變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未來。”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認為“競爭能力是一種綜合實力,融資租賃只是信用銷售的一種模式。當然,根據國際經驗,信用銷售的比例將占到工程機械銷售總量的80%以上。”
助推客戶重新“洗牌”
根據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公司提供的資料,中聯重科通過融資租賃實現的設備銷售額:2007年,超過5億元人民幣;2008年,超過24億元人民幣;2009年,超過94億元人民幣。“2010年,這個數字將超過150億元人民幣”,萬鈞說:“2007年以來,中聯重科的業績增長率大大超過了市場預期,行業的平均增長是29%左右,但中聯重科年增長超過50%。達到百萬億之后,還能有如此的增速,應該說融資租賃的貢獻不可小視。”
當然,中聯重科的一些客戶也通過融資租賃實現了資本積累的幾何級增長。據上海龐源公司柴昭一先生介紹,他們公司是2001年成立的,起始注冊資金為500萬元。公司自2007年開始,獲得中聯融資租賃公司授信計劃支持。到2008年4月,龐源公司注冊資金增加到820萬元;到2010年2月,龐源公司注冊資金增加到6830萬元,在南京、廣東、湖南、北京、南通、四川等地設立了多家子公司。河北的趙智業、山西的申普增等人,也依托中聯重科的融資租賃,實現了業務與業績的超速增長。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