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最大建筑機械及礦用設備制造商卡特彼勒的名字,被頻繁與中國聯系在一起:11月底,卡特彼勒在中國香港發售了總額為10億元人民幣(約合1.5億美元)的債券;隨后該集團總裁瑞拉文表示,計劃將工廠復雜部件供應基地移至中國本土;此外,瑞拉文及卡特彼勒集團其他高管明年起將入駐中國辦公室。
上述跡象表明,面對中國本土制造商的快速發展,30年前曾以技術轉讓在華換取低成本零部件的卡特彼勒,正在逐步深化其在華戰略、直面未來中國市場上的全新競爭局面。
重兵“壓陣”中國市場
“卡特彼勒在中國的這30多年非常有趣,”12月8日,瑞拉文用一番回憶開始了與中國媒體的對話,“我們當年以技術轉讓換取低成本零部件的協議對象之一柳工,現已成長為卡特彼勒在中國市場上最尊敬的競爭對手和合作伙伴”。
同樣今非昔比的還有中國市場的巨大吸引力。瑞拉文表示,中國政府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基建及相關行業的產品銷售與就業,同時也使海外同行業企業受益。“未來若干年,卡特彼勒在華營收增速注定要比北美市場更可觀”。
一面是快速成長的競爭對手,一面是良機頻現的本土市場,競爭與機遇的雙重促動,使得卡特彼勒開始大幅度調整自身的中國市場“攻略”。“我們將通過投資增加在華生產的內循環,”瑞拉文表示。事實上,在卡特彼勒今年7月發布的“2020愿景”中,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異常顯著。該集團提出,若希望在全球業內保持領先,就必須在中國市場占據領先地位并與中國市場實現共贏。
據報道,目前負責卡特彼勒印度和東南亞事務的Kevin Thieneman明年起將搬入北京辦公室,負責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市場。瑞拉文未來也將赴香港負責卡特彼勒在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市場的事宜。瑞拉文赴港意味著卡特彼勒首次派遣一位集團總裁常駐香港,也凸顯了中國市場對于該集團業務的重要性。
多重手段夯實根基
除人員安排上的調整外,卡特彼勒近期在中國市場上還有更多動作“上演”。11月下旬,該集團在香港發售了2012年12月到期、票面利率2%的10億元人民幣債券。卡特彼勒由此成為首家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外國跨國工業企業,而發債舉動本身則是今年第二宗、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宗非金融類海外公司發售人民幣債券案例。
卡特彼勒稱,此次發債所得的10億元人民幣將用于卡特彼勒在中國的融資租賃業務;這也間接推動該集團將更多資金用于在華投資。“我們會通過獨資或合資公司來提供技術轉讓,”瑞拉文稱。“也將繼續近幾年開啟的股權投資。”
同時,卡特彼勒在華的機械生產線也正在擴大。其中,位于吳江的新液壓挖掘機工廠定于2012年投產,天津的新大型發動機工廠于2013年投產;卡特彼勒還計劃在2014年前將徐州的挖掘機工廠產能擴大四倍。
瑞拉文還表示,隨著中國制造商展現出制造更多復雜部件的能力,卡特彼勒將減少日本產能、轉而增加中國產能。數據顯示,卡特彼勒在華挖掘機工廠約40%的部件從日本進口,但計劃五年內將該比例至少縮減1/4。
美國媒體評價,卡特彼勒近來在中國市場的舉動類型多樣,但其核心意義都是力圖夯實在中國的市場基礎,加強“抓地力”。而瑞拉文更是對卡特彼勒深化中國攻略的調整表示贊同,“就未來五年而言,我還沒看到影響中國機械制造行業發展的消極因素存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