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開發類科研院所轉制,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目前,全國共有1300多家開發類院所轉為或進入企業,經濟效益、科研成果實現雙豐收。
戴鋼:中聯重科原本是1992年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成立的一個小公司,借款了50萬。今年(2010年)已經18年了,去年(2009年)銷售收入337億,23日在香港會掛牌上市,市值已經達到1000億。
說起公司的發展史,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戴鋼的話語中滲透出強烈的自豪和欣喜。確實,從五十萬到一千億,從一家舉步維艱的國有科研院到國際工程機械領域的領先企業,這樣的成就實在值得驕傲。
而在全國范圍內,像中聯重工這樣由國有科研院所轉制而來的上市公司,已經有幾十家。這些企業轉制后,優化了科技體系結構,激發了科研活力。
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翟立新:過去的院所也有很多產業,但是普遍不大,我們概括就是小富即安。轉制使他們既是科技開發的主體,積累多年的能量得到充分釋放。去年中央級院所實現產業收入1131億元,是2005年的2倍,實現利潤142億元,是2005年的4.37倍。
經濟效益和科研成果之外,轉制院所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另一項職能,對行業的技術輻射帶動作用依然突出,社會效益顯著。
翟立新:轉制院所不是單純的企業,很大程度上有行業科技進步的職能,很多的院所實際上依然在行業共性技術里面發揮作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