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高附加值船只
企業當家人和管理團隊的魅力是一方面,能夠長期牽手這些優質船東,更在于熔盛重工迅速建立起來的研發實力。
“一方面我們生產常規船型,通過批量化和高效率的生產獲得收益;另一方面則致力于承接高附加值的船型,這也是熔盛重工的發展戰略。”陳強說。
熔盛重工成立僅僅5年時間,已經推出了兩種世界首創船型:一種是7.55萬噸的冰區加強型散貨船;另一種則是15.6萬噸的蘇伊士油輪。特別是15.6萬噸的蘇伊士油輪,由于率先滿足了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多家船級社的共同規范,推出之后受到船東的歡迎,截止到2010年8月,熔盛重工已經累計接到了40多艘該型號船只的訂單,交付了近20艘該船型的船舶。
就在2010年11月,熔盛重工和印度國家航運公司(SCI)簽訂了兩艘317000載重噸的VLCC訂單,據了解,這種船只每艘新船造價為1.1億美元,此價格為今年VLCC訂單中的最高價格,新船預計分別在2013年3月和7月交付。該項訂單是熔盛重工繼今年8月和希臘的CardiffMarine公司簽訂的VLCC訂單之后的第二筆。
中信證券研究部郭亞凌表示,熔盛重工是民營造船企業的新銳,無論在規模還是技術和管理上進步都非常快。
郭亞凌分析認為:“現在資本市場對造船業還持觀望態度,這是因為剛剛度過金融危機后的造船業發展勢頭還顯得有點兒撲朔迷離。但是行業從長期來看肯定是看好的,并且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從整體來看,中國的造船行業產量上已經是世界老大,這幾年在產品結構上也在不斷升級,并逐步向大散貨船、大油輪、海工領域發展。只要堅定這個方向,中國未來的造船業有機會成為真正的老大。”
發展多元產業平衡企業風險
熔盛重工也認識到造船行業的風險隨經濟周期波動較大,發展高附加值的多元化產業也因此成為它的應對策略之一。
2006年,熔盛重工拿到的第一批定單是造船;2007年、2008年熔盛依次進入海洋工程和發動機領域;2009年開始進入工程機械領域。其中,海洋工程和機械制造,將分別成為該公司未來的利潤增長點和現金流重點支撐業務;船舶發動機業務則是實現船舶產業規模化的技術關鍵。
海洋工程是熔盛重工未來一個重要的利潤增長點。2008年9月,公司為中海油建造的3000米深水鋪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正式開工,這標志著熔盛重工全面挺進海洋工程領域。
海洋工程裝備是指用于海洋資源勘探、開采、加工、儲運、管理及后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性裝備。
據了解,“海洋石油201”是我國自主設計和建造的第一艘具有自航能力、滿足DP-3動力定位要求的深水鋪管起重船。此前,深海石油作業的核心技術一直由歐美少數國家所掌握,我國海洋石油開發長期以來受技術水平和裝備能力所限,只能在300米左右的近海進行。
今年5月28日,“海洋石油201”出塢,熔盛重工在海洋工程領域的制造研發能力得到認可。根據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委員會于2010年6月29日發出的確認函件,熔盛重工在建的第四座干船塢是目前在中國獲國家發改委核準用于海洋工程項目的最大型干船塢,公司也成為中國少數能夠建造海洋工程產品的民營企業之一,有能力提供各種海洋工程產品,包括自升式鉆井平臺、半潛式鉆井平臺、鉆井船、浮式生產儲油卸油船(FPSO)/浮式儲油卸油船(FSO)、海洋工程作業船及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而熔盛重工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建設項目的建設,將增強公司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技術能力,創造熔盛重工的海洋工程品牌。
“我們每年能源的進口都以15%的速度在迅速增加,為此公司致力于服務能源產業,從運輸到開采,從陸地轉向海洋,從油轉向氣。”王少劍表示,“通過發展海洋工程裝備業,規避了造船業受制于大的國際貿易環境的不利局面,擺脫出口依賴的市場風險和匯率風險。”
海洋工程屬于高端裝備,動力進口比例大,國內為未來主要市場,這樣可以與出口市場為主的船舶業形成匯率互補。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