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日至4日,中國機械工業安全衛生協會周期性考評組于對我公司開展了國家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企業周期性考評。經考評組審評,確認公司實施了《機械制造企業安全質量標準化考評評級標準》及《機械制造企業安全質量標準化考評評級辦法》要求的各項相應程序,按“考評辦法”計算,最后得分為976.08分,達到了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企業標準,通過周期性考評。
評審發布會議由江蘇省機械工業安全衛生協會秘書長韓婉君主持,原國家經貿委行政司司長、中國機械工業安全衛生協會會長李培珍、江蘇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一處處長曾憲華,周期性考評組執行組長陳忠德、江蘇省機械工業安全衛生協會副秘書長趙建明、徐州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一處處長孫克標出席會議并發言,徐工機械副總裁、公司總經理楊東升出席會議并作講話,集團公司領導、徐工科技分管領導、各專業組成員以及部分主管以上管理人員參加了會議。
為期四天的評審,考評組以基礎管理、機械、電氣、燃爆熱工、作業環境及職業健康五個專業組,對該公司12個部門,11個分廠進行考評,接觸交流811人(次)。抽查各種設備設施548臺(套),查閱了151宗(套)臺賬資料,核查了62項412條款,得分率均在97%以上。
公司在獲得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企業稱號以來,并沒有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從公司領導班子、中層領導、專業管理人員到廣大員工都能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并積極投身到實際工作中去,充分認識到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是加強企業安全生產的基礎性工作,也是落實企業主體安全責任,提高企業安全素質,建立長效安全機制的根本途徑。
三年來,徐工科技進一步健全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手冊和程序文件,修訂完善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66項,新增6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完善115項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健全9類培訓臺賬和12種安全健康檔案。2010年1000余人次參加三級教育培訓,539人次參加特種作業取證培訓,12人次參加安全管理人員取證培訓,對200余人進行專項教育,充分提高了全體員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識。與此同時與238家相關方簽訂安全協議,明確責任、規范相關方行為。
三年來,徐工科技強化現場監督檢查,查處各類隱患1200多項,并得到及時整改,運用“八查八看”的形式實施規范檢查,即:一查會議記錄,看領導意識;二查相關計劃及落實,看法規落實;三查整改計劃,看工作實效;四查制度建設,看責任落實;五查基層記錄,看日常管理;六查應急預案,看落實到位;七查培訓資料,看人員素質;八查現場狀態,看運行受控。
同時,徐工科技繼續加大投資力度,提高設備本質安全度,淘汰老舊機加工設備,大量采用數控設備。三年來,完成設備大修、項修160余臺次,二保200余臺次,投入大修資金600余萬元,有利地保證了設備的狀態完好,為安全生產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公司還充分重視員工職業健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員工職業健康檔案,做到崗前、在崗、離崗人員的職業健康監護。三年來,對接觸有毒、有害、高溫作業人員3300余人次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受到了廣大員工的一致好評。
徐工機械副總裁、公司總經理楊東升在講話時指出,公司在此次周期性復評工作中獲得了976.08分的高分,這是對公司三年以來安全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時也是對我們的激勵和鞭策,在今后的工作當中,公司將在安全質量標準化實施過程中繼續捍衛榮譽,繼續高水平地貫徹實施安全標準化的各項標準,把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推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上去。同時,公司將以此次周期性復評為起點,以更高的標準,更高的認識,更努力扎實的工作,從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安全質量標準化要求,繼續提高重視安全生產的重視程度,繼續加大安全生產的資金和安技措施投入,繼續加大安全生產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四個方面,把企業安全生產的形勢和本質安全度向縱深去發展。
楊總還指出,徐工集團在本世紀前十年之所以能夠取得快速良好的發展勢頭,關鍵一點在于徐工集團從上到下對安全工作的重視,有了領導的重視,全員的參與,全過程的控制,才能為徐工集團的品牌形象,為徐工集團整體效益、規模的提升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徐工集團在制定“十二五”發展目標時,提出了建設“千億元、世界級、國際化”的戰略目標,成就讓國人為之驕傲的世界級企業,除了在產品上不斷創新,為客戶創造價值,另外一個方面也要在安全生產、職業健康和環境保護方面為全體員工創造一個科學、和諧、可持續的生產環境,最終為客戶提供安全可靠的產品和服務。
考評組在會議最后指出,我公司在通過周期性考評的基礎上,要切實規范各項基礎資料的管理,逐步實現標準化,夯實基礎,規范管理,做到可追溯性。同時,在企業發展的基礎上,要不斷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確保設備設施、作業環境的本質安全度,為企業營造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安全環境。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