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上半年上漲壓力大
2011年最大的困難是控制通貨膨脹。有分析認為,當前國際流動性已對中國經濟造成很大影響,很多貨幣是被迫增發。再加上成本推動,如資源、能源、生產要素價格上行等,兩者相加對物價造成較大的壓力。有判斷認為,“通脹勢頭在2011年會更加強勁”。你怎么看2011年的通脹問題?
余斌:預計2011年上半年CPI上漲壓力明顯加大,下半年略有緩解,全年漲幅為4%左右。
流動性過剩是本輪物價上漲的深層次原因。M2與GDP之比,盡管不是衡量流動性過剩或者貨幣超發的準確指標,但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我國物價上漲的貨幣因素。2009年,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全球流動性寬松,M2與GDP之比世界許多國家都呈現出上升趨勢。其中,美國為60.5%,歐元區為92%,日本為161%,我國達到178%,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比例最高。“M2增速GDP增速—物價漲幅”,也可衡量短期貨幣超發程度。2009年三者之差達到19.2個百分點,與歷史最高水平1990年基本持平。物價終究是貨幣現象,流動性過剩,為當前物價上漲埋下隱患。
2011年,物價上漲壓力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貨幣供應量增加與物價上漲之間的傳導機制不同以往。超量貨幣在資產市場、初級產品現貨與期貨市場、普通商品市場之間流動。目前房地產、股市相對低迷,資本市場吸納流動性的能力明顯減弱。由于農產品具有需求彈性小、供給彈性小和勞動生產率提高慢的特征,成為國內投機資金炒作的對象。因供給、需求或供求關系變化導致的價格上漲,被投機資金成倍地放大,從而推動部分農副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
二是2010年年初以來,伴隨著“民工荒”、“招工難”的出現,制造業領域勞動力成本大幅度上漲。由于過度競爭、惡性競爭、資本替代勞動、技術進步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制造業最終產品價格難以同步上漲。2010年下半年以來,工資上漲逐步從制造業向服務業、種植業和養殖業傳導,導致勞動密集的服務業、種植業和養殖業等生產成本大幅度上漲,成本推動型物價上漲壓力加大。
三是美聯儲為提振實體經濟、降低失業率、扭轉通貨緊縮、轉嫁美國政府債務,在實施了總額為1.725萬億美元的第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之后,又實施6000億美元的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從對我國的影響看,一方面,大量國際資本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我國,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和資產泡沫化的壓力;另一方面,市場上美元中長期貶值預期增強。國際市場初級產品以美元標價和交易,價格再度上漲,我國面臨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將不斷加重。
由于今年上半年物價上漲壓力較大,進一步提高利率和準備金率、收縮流動性,是必要的。但過度緊縮的貨幣政策也不利于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引導信貸投放,更多地支持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的發展。過多的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一方面有利于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另一方面也減輕了對資產價格和CPI的沖擊。
除此以外,深化市場化改革,積極推進國有企業、高校、醫院等領域改革和國有、集體土地流轉,增加市場上資產規模,也可以緩解流動性過剩的壓力。保障農副產品的生產和供應,有效打擊投機、炒作行為,規范流通秩序等,則是穩定物價的重要途徑。從總體上看,2011年存在物價上漲壓力,但完全有可能把CPI漲幅控制在廣大居民可接受的范圍之內。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