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司司長 唐元
加快建立科技創新投入的體制機制
實施創新型國家戰略是新形勢下我國應對國內外嚴峻挑戰的一個重大舉措。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升國家創新能力,必須盡快解決科技創新投入不足的問題。
科技創新投入就是科技創新資金投入,從投資來源來看,科技創新投入大致分為四類,一是政府財政資金;二是金融資本,包括銀行的信貸資本;三是非營利性投資資金,捐贈資金;四是企業自籌資金。2006年以來,國家開始實施創新型國家戰略,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工作,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極大地調動了全社會創新的潛力和活力,使我國迅速成長為科技創新的投入大國。
金融對科技創新活動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增強。國家鼓勵金融資本支持科技創新,目前以創研投資多層次資本市場和科技保險為代表的創新金融日益活躍,支持工具和品種不斷創新,形成了股票市場主板、中小板等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銀行的傳統金融資源也加大了對體制機制創新的應用,科技擔保等金融中介比較活躍,形成了包括銀行信貸、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創業投資、企業債券、科技保險等共同參與和扶持科技活動的金融支持體系。這樣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金融體制機制創新也在逐步的建立起來。
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也在逐步凸顯,2000年科技企業研發投入超過全社會研發投入的50%,之后持續增長,近年來一直保持在70%的水平。2008年企業研發投入達到了3311億元,占全社會投入的72%左右。
支持科技創新的發展力度基本形成。1993年國家首次發布,2007年又重新修訂的科技進步法,闡釋了國家科技創新投入的制度和政策,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同時允許國家財政采取引入資金、貸款、補貼資金和風險投資等方式,激勵企業研發投入和金融機構支持科技成果轉換,推動了全社會科學技術研究開發經費持續穩定增長,為國家科技創新投入提供了良好的法治方向。
盡管我們這幾年科技創新發展勢頭還是很好,但是存在的問題仍然非常明顯。盡管我國已經成為了科技創新投入的大國,但遠不是科技創新的強國。我國目前科技創新投入仍然不足,直接導致科技創新程度比較低,遠遠不能滿足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更不能適應建立創新型國家戰略的要求,國家科技創新投入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科技創新研發投入總量不足。科技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這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對國民經濟發展影響力的決定指標,我國科技發展規劃提出到2010年、2020年國家科技研發投入占GDP應當分別達到2%和2.5%這樣一個目標,近些年我國這些指標應該說還比較低,提升緩慢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扭轉,2008年和2009年剛才說的指標分別只有1.54%和1.62%,到2010年達到2%這個難度很大。
第二,政府科技投入遠達不到目標,與國家財政支出規模不相稱。科技進步法規定,國家財政用于科學技術經費的增長速度應當高于國家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但是這個法律增長幅度還沒有達到,沒有實現。
第三,企業創新投入較低,盡管企業創新投入為全國70%左右,但是投入水平仍然處于較低水平。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只占全部被調查企業的28.8%,目前企業主要通過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國內外購買的方式獲得研發成果,所以研發成果很多不是企業自主創新獲取來的。
第四,我國的金融市場科技創新融資量很少。
第五,科技創新的關鍵環節資金嚴重短缺,技術引進的消化吸收再創新投入嚴重不足,我們在引進的過程中可能只重視我們引進來把它變成一個產品,但是再創新這個環節就嚴重缺乏資金。2008年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投入的比例為1∶0.24,遠低于日本和韓國的1∶3或1∶4或1∶5這么一個水平,導致我國企業技術消化吸收能力與日韓等國相比差距太大。
一直以來,科技創新轉化力不大。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對科技創新投入我們整個社會還是重視不夠。這幾年金融建設投資增長非常快,但是我們重基本建設,輕技術改造,這個傳統觀念遠遠沒有改過來,金融危機以后,我們投入的四萬億元主要是修路去了,還是沒有把這個錢用在刀刃上,什么是刀刃?科技創新就是刀刃。
——稅收優惠政策不完善。稅收優惠政策有很多的減免稅政策,但是它不成體系,比較零散,企業享受這些政策也不是很明確,很多政策在使用過程中也不好使用。
——科技創新統籌協調力度不強,很多部門都在管,但是誰在牽頭管,現在我們認為好像也不是太明確。
——金融工具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較低,我們盡管有了很多的科技創新的工具,但是我們認為還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金融支持創新的主渠道,零零散散的,尤其是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對科技創新這塊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扭轉科技創新投入不足的狀況,建立科技創新投入的體制機制是關系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全局的一個大事。我們必須盡快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推進,有如下建議:
——明確工作思路。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法規,增加財政投入,完善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金融為平臺的科技創新投入機制。
——加大財政投入,根據科技進步法有關規定,建議政府科技投入的增長速度要高于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要把這個制度貫徹落實。財政資金的投入重點建議應該是市場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科技創新的環節,建議加大對關鍵共性技術、科技成果產業化二次開發和重大科技專項等方面的投入。
——完善稅收政策,在認真落實近年來稅收支持科技創新的各項政策的基礎上,重新設計針對企業技術創新行為的稅收政策支持體系,充分發揮稅收政策引導全社會增加科技創新投入的作用。建議建立國家財政稅務部門與國家科技管理部門聯合統籌國內科技稅收政策的新機制,加大科技稅收政策有效落實的力度,統籌協調各項科技稅收政策,避免政策效益相互抵消。同時建議在企業研發項目和技術開發項目的認定等方面,科技管理部門和稅務部門共同來認定。
——要搭建融資平臺,這是金融領域的必要條件,調動和整合社會資金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投入的力度。總結推廣國際國家科技計劃在正撥款與銀行貸款相結合打包貸款的經驗和做法。建議科技創新這方面允許地方政府,特別是一些高新區發行債券。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