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逐漸成為世界工程機械制造大國,但仍稱不上強國。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對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我國在機械關鍵零部件制造方面短板問題仍比較突出。不久前,中國工程機械協會副秘書長楊寶德在一次投資策略報告會上指出,中國是否能從工程機械大國變為強國,就看在未來五至十年內,能否把發動機、變速箱、高壓、液壓泵和馬達,以及高強度的鋼材等機械零部件制造“變大變強”。
工程機械銷售額與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密切相關,大約占國家固定資產投資額1.5%到2.5%。楊寶德認為,“十二五”規劃國家固定資產投資份額變動幅度直接影響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前景。預計在未來20年內,我國工程機械行業能保持持續穩固增長,這基于我國未來城鎮化建設、交通建設及產品本身性價比等諸多利好都預示工程機械行業的美好前景。其一是城鎮建設方面。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只有47.3%,預計到2020達到65%,每年以1%的速度增長。城市建設是一個長期工程,對工程機械行業無疑是長期利好。其二是交通建設方面。“十二五”期間,國家在交通運輸上投入資金預計達10萬億元,包括高鐵、城鐵、地鐵、高速公路投入都很大,對工程機械還有巨大需求。其三是中國出口工程機械產品售價比歐美、日本便宜,性價比更高。比如一臺性能相似的22噸挖掘機,美國售價110萬元人民幣,日本大約售價90萬元人民幣,中國僅賣70萬元人民幣。目前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在非洲、美洲、歐洲都有較高接受度。
有數據顯示,從2001年到2010年這十年時間里,我國工程機械產品銷量實現迅猛增長。其中,挖掘機總銷量從2001年的12397臺到2010年16萬臺;裝載機銷量從2001年26000臺,增長到2010年22萬臺;2010年,推土機全國銷量首次突破10000臺;汽車起重機穩步增長,用10年的時間增加了38000臺,銷售量幾乎翻了10倍;壓路機2010年也增長到27000臺。而在這十年里,我國工程機械出口份額呈快速增長態勢。2001年,我國工程機械產品進口總額達15.5億美元,出口總額6.89億美元。到2005年,我國工程機械產品進、出口總額分別達到30.64億美元和29.4億美元,已基本持平。2006年,我國工程機械出口額首次超過進口額,實現貿易順差。到2008年,我國完成出口額達134.22億美元,進口額為60億美元,貿易順差達到70億美元。“十一五”期間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出口大于進口,貿易基本為順差。目前,中國出口對象以亞非拉地區為主。2009年,我國出口亞非拉地區工程機械產品銷量占當年出口總額的75%,歐、北美兩洲各占15%和9.1%。中國工程機械產品所具有的高性價比特點使其在爭奪歐洲、北美洲市場份額中逐漸具備與發達國家制造商一較長短的能力。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工程機械產業部分數據已躍居世界第一。比如我國裝載機銷售量占世界裝載機總銷量60%,起動機、塔吊等機械銷售量也遠高于其他國家。
工程機械制造水平是國家科技水平反映的一個方面,工程機械零部件的制造自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楊寶德的一番話不無道理。他說,中國是否能從工程機械大國轉變為強國,就看在“十二五”計劃實施后的五到十年內,發動機、變速箱、高壓、液壓泵和馬達,以及高強度的鋼材等零部件設計、制造水平能否有大幅度的提高,從而實現“變大變強”。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認為我國目前應主要從三個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在繼續引進國外的技術及零部件的同時,鼓勵有關國外企業在國內建廠。其次,鼓勵國內零部件生產企業進行自我改造與提高。第三,鼓勵主機廠自建液壓原件及系統技術進步,尤其是液壓泵、發動機這類我國“十二五”規劃重點強調的零部件生產及技術提升。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