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易小剛,男,漢族,47歲,中共黨員,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中國工程機械學會副理事長,研究員級高工。主持參與90余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項目,開發的混凝土泵送關鍵技術將中國混凝土機械提升至世界領先水平,改變了全球混凝土機械市場格局。參與創建并領導中國工程機械最大研發團隊,主持、指導開發的產品廣泛應用于青藏鐵路、三峽等重點工程,并出口全球115個國家和地區。獲得發明專利2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世界首臺三級配混凝土輸送泵、世界首臺全液壓平地機、世界最長臂架72米泵車……他的履歷中寫滿了“世界第一”。
“不管樓設計得有多高、建得有多高,我們都一定有能力把混凝土輸送到多高。”2010年12月14日,在人民大會堂,三一集團首席專家、總工程師、研究總院院長易小剛被授予“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他看起來依然平靜,但信心滿懷。
改變一生的選擇
1995年春天的一次機會,改變了易小剛的工作和生活軌跡。
那時,32歲的易小剛從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已有10年,在機械工業部北京自動化研究所工作。在這里,他先后參與和主持開發了注塑成形機、液壓抽油機等項目,獲得多次嘉獎。
優越的工作環境、穩定的經濟收入、溫馨的家庭生活、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并成為北京知名液壓專家……這一切都讓易小剛的父母、家人們心滿意足并引以為榮。
與此同時,湖南一家不太起眼的民營企業——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正面臨一場變革。當時,三一重工僅生產HBT60拖式混凝土輸送泵一種產品,由于技術性能不穩定,產品質量不過關,銷售陷入困境,企業舉步艱難。
為了擺脫企業困境,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在全國招聘專業技術人才。
費盡周折,他們找到了北京自動化研究所,找到了易小剛。但對易小剛而言,要放棄北京的一切,投身到一家剛剛起步、前程未卜的民營企業,不得不說是一個重大的人生抉擇。
父母、妻子、親友強烈反對,用長沙的土話說“是不是腦子出了毛病”。然而,為了實現更大的人生抱負,經慎重考慮,易小剛最終選擇了長沙。
1995年6月,易小剛孤身一人從北京來到長沙,在一個叫星沙的小鎮上開始了技術“墾荒”的歷程。
住在民工們用水泥瓦搭建的工棚里,工作在腳踩黃泥的簡陋企業車間內,易小剛白天與泥漿、沙石和油污為伴,夜晚與老鼠、蚊蠅、蟋蟀同眠。南方的夏夜濕熱多蚊,往往一個晚班下來,全身都是被蚊子叮咬留下的紅腫。
困難自然很多,比如企業當時甚至連差旅費都支付不起,易小剛就自己掏錢作差旅費;習慣了北京工作時人手一臺電腦,但現在易小剛帶著10多位同事共用一臺電腦,碰上電腦要維修,他們就用算盤來計算數據。
那時,一般的技術員都實行三班倒,但易小剛作為項目負責人,為了盡快看到自己的設計結果,不分晝夜地守在調試現場。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易小剛憑著自己的液壓專長及電子控制方面的扎實功底,通過對混凝土輸送泵機械、液壓、電氣系統進行徹底改造,并創造性地把液壓技術和計算機控制結合起來,解決了當時泵送高度低的問題,使得產品質量得以保證,三一泵的國內市場迅速得到拓展。
兩地分居,妻子十分掛念,經常打電話問候或催他回家。但易小剛總是使妻子失望。多少次他強忍眼淚,默默地放下妻子的電話后就又去了工地。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