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春節假期的休整,兔年伊始,國內工程機械龍頭企業絲毫沒有懈怠之意,紛紛拋出了未來宏偉的藍圖。
據了解,三一重工、山東重工、徐工集團、中聯重科、柳工集團等5家龍頭企業近日提出了“十二五”末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的目標。
業界認為,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進軍千億銷售目標的角逐戰已經打響。誰的產品能搶占市場制高點,誰的市場策略能比對手更勝一籌,誰能在品牌營銷方面成為贏家,2011年我們拭目以待。
徐工擴大融資平臺
徐工在取得了2010年營業收入660億元的豐收后,開始醞釀2011年香港上市的計劃。這是繼三一重裝、中聯重科香港上市后,徐工也開始將投融資的平臺投向香港。
目前徐工H股上市計劃也已經啟動,董事會已同意發行H股赴港上市,預計于今年下半年進行,計劃募資10億~15億美元。
據了解募集資金將用于境內外研發體系的建設、拓展公司國際化業務、產業升級和零部件配套、建設和完善國內外營銷網絡及服務體系、補充流動資金和改善資本結構等。
這一舉動將進一步鞏固該公司起重機械和壓實機械行業老大地位的基礎上,開始大力拓展混凝土機械、挖掘機、裝載機等產品,并通過增發募投項目全方位擴大產能,突破限制公司高增長的產能瓶頸。
三一重工放眼全球
2011年三一重工提出了五年銷售收入達到3000億元的目標,并提出了未來愿景———成為卓越的裝備行業領導者,全球受人尊敬的企業。
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認為,全球化將是未來三一重工發展的戰略核心。必須具備世界級的眼光和韜略,才能把三一重工打造成一家在全球范圍內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工程機械制造商。
如今,三一重工業務覆蓋150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南、北半球戰略”,即,三一國際化戰略以赤道為界,分為北半球戰略和南半球戰略。在發達國家相對集中的北半球,通過國際合作參與競爭;在發展中國家集中的南半球,通過自主開發,利用產品優勢參與國際競爭。這一戰略奠定了三一的海外營銷和海外投資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三一重工將在全球繼續擴大市場份額。目前公司將通過資本市場旗下有兩家上市公司,分別為三一國際和三一重工。三一重工目前正在籌備其香港上市事宜。公司將通過募集資金擴大產能、進行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以及投入境內外產業園建設。
廈工出口市場值得期待
廈工提出五年后銷售業績將達到100億美元,進入世界工程機械行業前十名,成為中國工程機械參與國際化競爭、參與全球生產與建設中具有代表性作用的一分子。
2011年,廈工進入國際市場步伐有所加快。去年年底公司100臺叉車與40臺裝載機開啟新一輪非洲之行。公司海外市場銷售總經理表示,2011年公司在不斷加大產品研發力度的同時,還將加大貿易渠道建設力度,爭取在現有基礎上,在全球范圍內增加10個叉車銷售渠道,叉車出口值得期待。
此外,2011年是廈工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廈工建立60周年。公司提出了“新廈工、大天地”的年度口號,致力于成為行業領先、國際著名的工程機械裝備解決方案運營商,為公司60華誕獻禮。
為完成這一宏偉目標,公司提前調整戰略部署,導入目標管理,加大研發投入,實現產品完全系列化;實行經銷體制轉變,提升渠道發展潛力;發展經銷服務網絡,提高市場覆蓋率;加速品質提升,確保產品可靠性;完善服務質量,提高用戶滿意度;整合內部資源,提高產業協同效率,與用戶、經銷商進一步構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迎接新一輪的挑戰。
柳工加快國際化戰略
今年,柳工將在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技術研發和裝載機國際化四個方面實現突破,力爭實現250億元的銷售收入。
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柳工裝載機面臨產能不足造成市場大面積缺貨的嚴峻形勢。該企業深入研究整個制造系統的瓶頸問題,改進方案和措施,持續推進系統化、科學化、流程化和規范化“四化”管理。經過改進,新年伊始,工程機械排頭兵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耀眼開局,2011年1月,裝載機月產突破5000臺,銷量突破3800臺,均創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底,柳工首次進行海外收購,宣布與波蘭HSW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同意柳工收購HSW公司下屬工程機械業務單元及全資子公司Dressta(含Dressta的3家子公司)100%的股權及資產,并擁有其全部知識產權和Dressta商標。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海外收購暗示著柳工未來國際化的戰略將推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