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BBC正在熱播《中國人來了》,那是平面的。今天我來了,是真人秀。”北京時間前日晚8時30分,被境外媒體譽為中國高端設備制造業前沿企業的中聯重科,掌門人詹純新以源于自信的幽默,登上哈佛大學講壇,向這所全世界最炙手可熱高校的學者、學子,以及慕名而來的美國金融業者和投資家,展示中國企業融入國際的新姿態。
據悉,詹純新是首位應邀登壇哈佛演講的湖南企業家。當日,在與之相關的金融學課堂上,哈佛教授專題解析了中聯重科成功并購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機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的案例,并分析了中聯重科H股在香港上市后的股價表現。演講贏得好評如潮。
中國“女婿”融入當地文化
中聯重科及其董事長詹純新素以平實著稱,這并不妨礙將全球商界風云盡收眼底的哈佛大學對其聚焦,在哈佛商學院最新“版本”金融學課堂上,“中聯重科收購CIFA”已成為教授案頭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學生期待一探其究的案例。
中聯重科并購CIFA兩年后,意大利總統為何以“萊昂納多國際獎”勛章,將詹純新定位于“對意大利經濟作出貢獻的外籍人士”?原因是,曾為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機械制造商的CIFA,“嫁”入中國,不僅與中聯重科同享躍居世界第一的尊榮。而且,在歷史悠久的羅馬大道,中國“女婿”不是新建“唐人街”,而是融入當地文化,做當地企業,讓羅馬大道變得更加舒暢。
老板來視察下屬不管飯
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異,這一差異往往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重大障礙。中聯重科清除這一障礙的“撒手锏”,不是高深的管理技巧,而是屬于品格范疇的“包容”。詹純新以一個故事,闡述了企業并購要義——尊重、理解和主動適應。
在中聯重科收購CIFA后的第二天,詹純新結束一天工作走出CIFA的大門,隨行人員告訴他,要自己找地方吃晚飯,CIFA沒安排,也沒派人陪同。這在西方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在中國卻顯得不近人情。詹純新認為,如果以中國人的思維邏輯琢磨“不管飯”這件事,難免生出“對方是否尊重我”的不悅。但是,如果以包容的心態,提醒自己是“外來物種”,并通過改變自己而非改變對方,達成文化的交融,那么,即使文化差異產生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人心也能做到天涯咫尺。
醫治“棄嬰綜合征”
人心之聚,還需放下顧慮,肝膽相照。詹純新領導中聯重科走上國際化之路的心得:在共同愿景下建立共同利益體,實現共同發展;不是經濟殖民,不是誰征服誰。并購成功,詹純新解開CIFA員工心結的故事,頗顯中西合璧的智慧。
收購CIFA初期,CIFA公司員工和管理團隊對于收購后即將到來的變革懷疑不安、心生抵觸。詹純新發現CIFA員工種種負面情緒后,對癥下藥,真誠地為他們勾畫出CIFA發展愿景,對骨干團隊實施股權激勵。盡管并購遭遇全球金融危機考驗,中聯重科卻沒辭掉一名意大利員工,管理團隊更是主動減薪,甚至自籌資金為公司增資。在精神安撫和物質激勵的雙重作用下,公司全球供應鏈、全球研發平臺、全球市場網絡迅速整合,從而率先成功走出困境。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