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柳工,揚帆遠航。
2010年,柳工集團牢牢抓住了國內經濟持續升溫的機遇,實現主營收入180億元,創下一個個令同行矚目的輝煌業績,實現了“十一五”的完美收官。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十二五”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在今后五年中,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
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企業,柳工在“十一五”是如何成為行業發展的“速度標桿”的?“十二五”又如何實現經濟轉型、結構調整,走向世界?
“‘十一五’柳工創造的發展奇跡,只是‘十二五’發展的一個起點”。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曉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展望未來,柳工集團承擔著廣西打造超千億機械產業集團之重任,未來5年時間,柳工集團將按照“打造產業與資本能力卓越,具有獨特服務型制造模式的先進制造企業”的戰略定位,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上水平”,發展建設成為一個以工程機械為核心,包括工程機械零部件制造、礦山機械、建筑機械、通用機械、農業機械等產業,以及人力資源、金融租賃、物流等服務業務領域的大型機械企業集團。
堅持自主創新 創造發展奇跡
記者:柳工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企業,憑借多年穩健的經營業績、業內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備受國內外同行矚目。特別是“十一五”期間,柳工牌輪式裝載機的年銷售量達到36000臺以上,位居世界第一。2007—2009年,柳工銷售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5%,高于同期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速度。柳工這幾年是如何創造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速度神話”的?
王曉華:沒有自主創新,就沒有柳工的今天。柳工之所以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不僅在于其規模大,更關鍵是它成功地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之路。多年來,柳工堅持以自主創新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堅持技術領先和品牌主導權,重視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打造了柳工這一民族工業品牌,打造了以柳工牌裝載機為代表的民族裝備業品牌在全球范圍內的巨大競爭優勢,書寫了中國工程機械民族品牌發展的輝煌篇章。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曉華
柳工從不斷模仿創新、技術引進創新過渡到自主創新,形成了“生產一代、研制一代、儲備一代”的新產品研究開發模式,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勁后勁。1966年10月1日,中國第一臺輪式裝載機Z435在柳工試制成功,由此開創了我國生產裝載機的歷史。此后,柳工相繼研制出奠定中國裝載機發展基礎及領先水平的第二代、第三代裝載機,最大噸位的裝載機,世界第一臺高原型裝載機,中國第一臺最低排放的裝載機,中國最大歐Ⅲ排放標準裝載機等等,使柳工裝載機產品在技術含量、節能減排、安全操控等技術上,在國內行業中率先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目前柳工已擁有國內頂尖、在國際上也極具影響力的土石方機械、路面機械、小型機械、起重運輸機械等領域9大系列、13條產品線,坐擁百億產銷規模和全球881多家銷售網點,柳工全面實現了企業研發、采購、制造、銷售、服務全價值鏈的戰略布局。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