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為民企走出去支招
對于民企走出去話題,全國政協委員、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坦言,“市場機遇對于企業而言‘稍縱即逝’,時間一長便會‘時過境遷’,因此,對于企業‘走出去’還需要有關方面給予積極的支持。”
李毅中表示,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加速企業“走出去”的審批制度。其次在融資方面要給予企業政策扶植,包括進一步完善企業融資貸款的金融服務體系。同時,對于企業在國外創辦的企業協會也要給予支持,另外,要給企業提供投資所在國的更多、更詳細的信息服務,如該投資國的經濟環境、法律環境、社會環境等等,要保護企業在海外的投資安全和合法利益。“據我了解,有關方面已經在積極的行動。”李毅中說。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她認為,首先應推出一套促進企業“走出去”的政策。其次,提供更全面的配套服務。“目前,信息不對稱問題比較突出,我國企業對投資國的法律法規、市場環境以及當地政府的投資導向等信息了解不足,這對企業進行對外投資非常不利。此外,由于我國企業實施國際化的時間較短,缺乏國際化經營方面的經驗和人才。”因此,馬秀紅建議,充分利用政府資源給企業提供咨詢和培訓等方面更多的服務。再次,做好協調工作,避免無序競爭。
但馬秀紅也表示,除了國家在政策上的扶持外,企業“走出去”更重要的還是要正確看待自身的決策,企業在“走出去”前要全面研究風險,審慎投資,切勿盲目跟風。
“一些境外企業在中國市場投資非常注重風險控制,在來中國投資之前,這些企業就會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風險控制體系。這方面,我認為國內企業可以學習一下他們。”馬秀紅說。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表示,應利用當前企業“走出去”的機遇,統籌協調外匯儲備資金加快運用,將國家的外匯儲備轉化為資源儲備和能源儲備,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戰略。
如何做到這一點?劉克崮認為,首先要拋棄外匯匱乏時期“外匯儲備多多益善”、“創匯越多越好”的思想,變“被動管理”為主動運用思路,通過減少增量、化解存量,將外匯儲備控制在適度規模范圍內;其次調整儲備資金形態,鼓勵金融機構和企業運用外匯儲備海外并購參股、購買能源礦產資源;三是要實現外匯儲備的多元化、多方式運用,要建立相應的外匯儲備運用的制度保障及激勵機制;四是積極發揮金融機構在“走出去”戰略中的橋梁作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