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談判,杭叉控股和持股職工最終選定了愿意全盤接手的巨星控股。今年1月底,巨星控股與杭叉控股持股職工的股權轉讓基本完成,巨星控股收購杭叉控股98.8%的股權。杭叉控股則持有杭叉集團68.65%的股權,巨星控股成為杭叉集團實際控制人。
王阜西表示,通過此次股權轉讓,杭叉的產權徹底明晰,除了巨星控股之外,杭叉集團剩余股權由杭州市工業資產經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公司管理層持有。
手工具大王的重裝備夢想
巨星控股是誰?作為這樁并購交易的重組方,或許很多人對這家浙江民企及其實際控制人仇建平并不熟悉。
事實上,以手工具制造、出口起家的巨星控股實力同樣雄厚。去年7月13日,巨星控股旗下經營手工具主業的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星科技,002444SZ)成功登陸深圳中小板,這家國內工具五金行業規模最大的龍頭企業,手工具做到亞洲最大、世界排名第六。由此,母公司巨星控股和實際控制人仇建平逐漸走入公眾視野。
根據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去年8月29日發布的“2010民企500強”榜單顯示,杭叉排名428位,而巨星控股排名453位,兩者資產規模相差不大。
市場原本猜測:巨星控股可能通過巨星科技上市超募資金進行收購,但仇建平表示這樣既不利于杭叉未來的獨立上市,也不利于巨星科技和控股公司的業務布局。因此,此次收購由母公司巨星控股單獨完成,收購資金全部由巨星控股自有資金構成,并不涉及上市公司。
“除了看中杭叉的品牌和良好的發展勢頭之外,更看中公司所處的裝備制造行業前景以及公司優秀的管理團隊。”做手工具出身的仇建平,一直夢想造“大工具”,在涉足多個行業之后,他毫不猶豫地把目光投向了裝備制造業。
仇建平同時指出,盡管巨星科技每年都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但手工具的市場容量相對偏小而且集中度很低,全球手工具市場也只有近400億美元。借助杭叉跨入裝備制造業,未來空間巨大。
兩大巨人優勢互補,爭做世界強者
“杭叉改制以來,一直走在國內叉車行業的前列,各項經濟指標名列前茅,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杭叉集團董秘王阜西表示,借助巨星在外貿銷售和渠道方面的優勢,兩大巨人將優勢互補,努力做世界最強者。
今年截至2月底,杭叉集團叉車銷售臺量9500多臺,同比增長46%;營業收入13億元,同比增長45%。
報出今年頭兩個月的銷售數據時,王阜西欣喜地表示,巨星控股入主后,杭叉集團原本的管理團隊和生產經營將不受影響,對外投資、合作等既定戰略也將基本保持不變。他也表示,杭叉集團目前的叉車產品出口連續5年行業第一,借鑒巨星豐富的國際貿易經驗,杭叉將拓展海外市場,打造更強競爭力。
“如果資本運作順利,杭叉在國內外的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十二五’末的目標是沖進世界叉車行業前五位。”王阜西告訴記者。
借力資本換個步伐前進
楊軼清(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院副院長)
一頭是55年歷史的杭叉,做大塊頭的搬運叉車;一頭是18歲的巨星,做小不點的手工具。同屬機械行業的民營企業巨星集團控股老牌國企杭叉,這步棋似曾相識,在浙江,民企控股乃至整體收購國企早已算不上新聞,但整盤棋局又有著自己的特色。
杭叉已連續8年位居國內叉車行業第一,發展勢頭良好。但他們的全球排名仍然在10名以外,要超越跨國同行實現躋身全球前五名的目標,就像本來就已經跑得很快的優秀選手,每提高一分一秒都比原來更難。必須進一步激活機制,借力資本市場,整合更多的資源,轉換跑道、換個步伐前進。
隨著最近杭鍋的上市,杭叉幾乎成為最后一家徘徊在資本市場大門外的杭州老牌國企。杭叉控股股東變更,有助于解開通向資本市場道路上的羈絆。即使未能上市,杭叉邁向全球前五的空間也進一步打開。換句話說,未來的主動權更加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