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施工附近有很多城鎮和村莊,根據《博鰲亞洲論壇交通保障路面應急處理工程施工設計》,本次工程對文明施工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海南省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科的譚宏偉高級工程師表示,在設計方案上記者看到,無論是對廢水、廢料、粉塵、噪音的處理,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通過應用英達就地熱再生技術可實現原路面材料的100%就地熱再生利用,施工無粉塵、低噪音的特點,最大限度保護了環境。
另一個改變,體現在減少石料的應用上。為防止開山采石對環境的破壞,適應國際旅游島建設需要,2010年3月,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已停砂石粘土采礦權出讓和延續審批,并關停了約百家采石場。“本次施工量很大,在石料資源上供應非常緊張,但使用英達就地熱再生技術,使工程的石料需求減少了很多。”吳開賢表示。
經測算,通過本次英達就地熱再生技術的應用,可減少石料使用1.79萬噸。
快速、通暢的施工現場
本次東海高速全線修復工作共涉及約180公里的路段,而其中50公里采用了英達就地熱再生技術。在記者驅車前往施工現場的路上,親身感受到了這種新型養護方式在提高養護效率,減少交通干擾方面的魅力所在。
在傳統養護工藝的施工現場,由于正在攤鋪瀝青,我們的車輛只好改道繞行,但臨近英達就地熱再生機組的施工現場,車輛無需繞道了,且施工現場沒有出現任何車輛擁堵的情況。“和其他工藝不同,使用英達就地熱再生技術,機組施工只占據一股車道,其余車道都不受影響,完全可以正常通行。”現場施工負責人,英達施工事業部高級經理徐鵬告訴記者。
由于本次工程工期緊、要求高,來自各地的工程人員加班加點地投入到這場拼速度、搶質量的戰役中,道路修復速度尤為重要。在英達的施工現場記者看到,機組的施工速度同樣讓人驚嘆,徐鵬告訴記者,英達機組施工速度達到了6米/分鐘,50公里的修復路段將在15天的施工時間內完成。
“在和傳統工藝的比較中,我們看到英達就地熱再生技術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譚宏偉表示。傳統工藝牽扯到銑刨、攤鋪、清掃、噴灑粘層油、新、舊料運輸等諸多環節,且施工環節不緊湊,都極大地影響了施工效率,而英達就地熱再生技術通過機械化的流水線作業,加熱、耙松、噴灑再生劑、提升復拌、攤鋪、碾壓等每個步驟都環環相扣,確保了施工效率。譚宏偉表示從目前進度來看,在博鰲論壇道路修復工程的五個標段中,使用英達就地熱再生技術的標段將第一個完成任務。
“對癥下藥”,破解治標不治本的癥結
“東線高速的大多數路段,已經歷經10年沒有大修了”,譚宏偉告訴記者,本次進行熱再生施工的路段路面主要病害為瀝青老化、麻面、車轍及裂縫等,要想真正做到治標治本,如何找到路病的癥結,真正做到“對癥下藥”,是保證施工質量的根本所在。
解決瀝青老化,是首要問題。在施工前,首先由英達公司下屬的江蘇省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家對現場道路進行了詳細的“問診”,依據要求對原路面瀝青混合料進行瀝青回收,然后分別進行了回收瀝青的三大指標試驗、粘度試驗、回收瀝青摻加不同比例再生劑后的三大指標試驗和粘度試驗等,確定了最終的再生劑摻和比例。施工還添加了部分熱瀝青,用于改善路面的油石比,施工后檢測表明,瀝青再生效果出色。
為使參加本次博鰲論壇的來賓擁有一個舒適的行車環境,本次施工對平整度提出了IRI<2.0的嚴格要求,通過現場施工攤鋪、碾壓環節的嚴格管理,英達公司治理的所有路段都達到了施工要求。
海南省雨水多,如何提升路面封水性能也是工程需要考量的,在滲水系數檢測中,英達機組施工后的路面完全符合要求,英達獨有的層間熱黏結技術還可以消除路面的弱接縫和弱界面,大大減少了水損害的發生,同時將路面抗剪強度提升至傳統工藝3倍以上,有效減少了車轍等變形類路病發生的幾率。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