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第十二屆年會昨日中午正式閉幕,繼前兩日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商務部部長陳德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及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等重量級專家把脈全球經濟,為未來中國經濟出謀劃策之后,政界、企業界、產業界的多位精英昨日就“十二五”規劃與宏觀經濟政策與全球經濟新格局下的國際合作等話題都拋出了其精彩觀點。
國務院發展中心主任張玉臺指出,中國經濟增長勢頭仍然強勁,全年物價水平將呈現前高后低趨勢,國外專家指出,中國要在投資方式上實現五個方面的轉變,個人收入和服務業占GDP比重偏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約翰·列普斯基表示,新興經濟體近期應當進行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調整來應對通脹。
“十二五”新開工項目有助推動經濟增速回升
國務院發展中心主任張玉臺昨日在出席“第十二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表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編制的第二期宏觀經濟指數顯示,中國經濟增速將在2011年二季度以后穩步回升。他還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增速會比去年放慢,但增長的勢頭仍然強勁。
今年中國將實施1千萬套保障性住房計劃,還將啟動水利、高速鐵路等“十二五”新開工項目,因此投資有望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張玉臺認為這是支撐經濟保持增長勢頭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此外,在工資上升和個人所得稅改革等有利因素的影響下,中國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將保持穩定增長;發達經濟體復蘇,失業率逐步下降,需求有望回升,有利于中國出口較快的增長,也將支持中國經濟增長。
張玉臺認為,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8%左右,既有利于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同時也為經濟結構調整預留了空間,有利于提高增長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全年物價水平前高后低
張玉臺還認為,雖然當前物價總水平上漲的壓力仍然比較大,但有條件、也有信心在今年達到4%左右的調控目標。
支持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有利因素是:中國農業連續7年豐收,糧食供給充裕,糧食庫存率高達40%,遠遠高于國際通行的17%—18%的標準;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加快,有利于從中間環節減弱物價上漲的壓力。
“同時,導致通貨膨脹的貨幣因素得到初步控制。2011年2月份,中國廣義貨幣增長率放慢到15.7%,低于16%的調控目標,單月新增貸款明顯降低,而且調控物價的政策組合還有比較大的選擇空間。”張玉臺預計,全年物價水平將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
存款準備金率仍存在上調空間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19日在論壇上說,存款準備金率無法設定上限,只要利息能夠覆蓋商業銀行成本,存款準備金率仍存在上調空間。
她在今年“兩會”期間曾對媒體表示,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只是讓商業銀行減少不應有的利潤,而不會從財務上對其產生硬沖擊。多用存款準備金率并不意味不用利率工具;差別存款準備金率這個工具還會繼續使用,只不過參考因素和計算方法會改變。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摩根士丹利公司(亞洲)非執行主席史帝芬·羅奇表示,提高利率不可能長久解決通脹。
“今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通貨膨脹率有過高的趨勢。”斯蒂芬·羅奇認為中國通貨膨脹大部分來自于農業方面,政府通過提高利率的方法,不可能長久解決通貨膨脹。
“目前,中國的外部市場——— 美國、歐洲、日本個人消費增長很有限,對于中國的出口也是一個挑戰。在外部需求疲軟的情況下,必須把重點轉到內部的需求。”斯蒂芬·羅奇認為,中國要進行一些內需的刺激。
斯蒂芬·羅奇提到了“中國消費者崛起”的概念,他認為在中國“十二五”的需求當中,中國的消費者或將扮演一個更重要的角色,來促進中國成長。他進一步認為,中國宏觀經濟動力包括三個基本要素:由服務業提供的就業;主要通過農業收入增長實現的工資增長;國內需求支撐的經濟增長。
史蒂芬·羅奇認為,在主要經濟體當中,中國的個人收入在GDP中的比例是非常低的,提高個人收入在GDP當中所占的比例,把個人收入在未來轉化為實際增加的購買力,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