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2011拉斯維加斯國際工程機械博覽會如期舉行。來自全球的工程機械企業齊聚一堂,在素有“沙漠綠洲”之稱的拉斯維加斯,為世人獻上本年度全球最高規格的工程機械產品盛宴。展會中,以三一重工為代表的工程機械中國軍團,以其特有的文化和高品質的產品,向世界展示了工程機械的中國力量。
從第一次5臺展品由于不符合美國標準,沒有一臺銷售且全部運回,到此次三一以21臺參展產品、4600平米的參展面積驚艷亮相美國展,其中折射出的不僅僅是這家中國重工企業迅猛的發展勢頭,更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快速推進國際化,向世界一流企業看齊,與世界巨頭同臺競技的信心與實力。
頂級展會 中國軍團集體“亮劍”
參加大型國際性展會,是一個企業展現國際化魅力,邁向世界級企業的重要平臺。展會不僅是對企業自我實力的一次集體亮相,更是一次利用展會平臺學習和提高的機會。
與早期寶馬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力量已經成為這個舞臺的“黑馬”。從展臺面積、功能設計、展示方式,甚至是表演陣容等各個方面,中國品牌已經全面展現了自己的實力。其中,三一集團以4650平方米的展出面積,成為此次美國展的國內最大參展商。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片工程機械產品的“機器森林”之中,三一搭建了標高10 米的雙層展臺,單層面積均超過800 平米,置身于三一展臺的“空中走廊”,整個展會全景盡收眼底。
此外,三一、徐工等企業把印有自己標志的產品模型、服裝等周邊紀念品帶到展會展示,三一還以“SANY Shop”等形式銷售,搶占了展會現場長達百余米的廣告墻,十分引人矚目。而在現場活動方面,三一在品牌的演繹上更加吸引人,“I have a SANY”、“全心全能”的形象片賦予產品以生命和情感,體現了中國企業的積極自信。這種觀眾樂于接受的方式,證明了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品牌正在深入人心。
三次參展 中國軍團躍升之路
事實上,這已是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第三次走上拉展的舞臺。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向記者詳細講述了以三一為代表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歷次參展的過程。
2005年,三一首次登陸拉斯維加斯展。作為這一世界舞臺上的新人,三一交出了“學費”:這次展會上,三一幾臺展品由于全不符合美國標準,沒有一臺售出。幾臺產品到美國“旅游”了一次又運回了中國。
2008年,三一第二次參加拉斯維加斯展。相比第一次,這時候的三一有了不少的變化:三一一下拿出了18臺明星產品前來參展,它們包括混凝土機械、筑路機械、挖掘機械、起重機械、樁工機械、港口機械等系列,其中打破當時吉尼斯世界紀錄的66米泵車更是成為展會中的一個地標,惹人眼球;其次,在三一的展品中開始有了符合美國標準的產品,“美國市場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同時也是一個貿易壁壘非常高的市場,它有自己獨有的苛刻的產品標準,能生產符合美國標準,并能在美國銷售的產品,差不多就能在全世界銷售了。”向文波表示。
但這時候的三一在卡特彼勒等世界工程機械行業中的“巨無霸”面前仍然有著相當的差距。雖然具有了符合美國標準的產品,但數量并不多,除了37米新型泵車、全液壓平地機、新型挖掘機等產品,其他的產品仍然在美國這一高端市場無法銷售。
2011年3月,轉變的機會來了,當第三次參加拉斯維加斯展時,三一沒有讓10余萬專業觀眾失望。在此次展會中,三一21臺展品中90%以上的產品符合美國標準,并且真正是為美國客戶量身打造的。“此次展會最大的亮點就是我們的展品幾乎全部符合美國標準,并且是由專家級的全球化研發團隊打造的。不管是產品的研發設計還是現場銷售服務,三一啟用的都是本地化的人才與資源。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及高品質的售后服務讓三一成為了眾多北美客戶的采購對象。”向文波告訴記者。
國力的較量在于企業,企業的較量在于產品。各類產品始終是展會上的主角。此次拉斯維加斯展,三一拿出了在三一美國工廠組裝的4臺新型泵車、符合全球標準的三臺8系列履帶起重機以及針對美國市場開發的越野起重機等明星產品,它們全都由專家級的全球化團隊打造,它們像一個個舞者處處彰顯著一個國際化企業的實力與魅力。
走出去 本土巨擎變身跨國巨頭
2008年底,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讓一向喧囂的世界市場突然沉寂,而國內投資拉動下的中國工程機械市場比往常愈加凸顯其一枝獨秀的活力與魅力。卡特彼勒、小松、特雷克斯、沃爾沃、日立等這些國際一線工程機械企業紛紛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CEO訪華、建設新廠、尋找合作伙伴,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下,已經沒有什么可以減弱中國市場對外資工程機械企業的吸引力。對于他們的未來而言,失去中國市場,就意味著失去全球市場。
事實上,就在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三次登上拉展舞臺的這幾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完成了一次自我換血和提升,產業規模飛速成長,企業實力日益增強,市場增量保持了平均20%以上的速度,其中三一集團更是保持了50%以上的增速,2010年銷售突破500億元。在外資品牌相繼走進潛力無限的中國市場的同時,經歷了多次國際展會比試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卻向著極具戰略意義的海外市場邁出了更為自信的步伐。
2006年底,三一重工在印度普納投資6000萬美元建設工程機械制造基地拉開了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進軍海外市場的大幕。此后,三一重工在美國、德國、巴西相繼建設研發、制造中心;柳工印度、北美公司掛牌成立;中聯重科并購CIFA,同時分別在澳大利亞、俄羅斯、意大利、美國等國家成立融資租賃公司等。對于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未來而言,在國際工程機械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才是最終目標。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已經確定將“新興產業與轉內需”作為“十二五”期間的工作重點。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的持續向好繼續吸引著外資企業的走進與投入;而國際經濟的逐步好轉,以及謀求成為世界級大企業的目標,也愈加激勵著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加快在海外市場的步伐。“走進來”與“走出去”,對于外資與本土企業無疑都是機遇與挑戰并存。下一個5年,在市場的一場場大浪淘沙過后,改變的或許已不僅僅是中國企業間的競爭格局。
可以預見的是,作為中國在世界市場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在此次拉展上,已經閃現出世界級大企業的氣質,未來世界工程機械格局也因此充滿未知和期待。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