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2日,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制造商三一集團攜旗下產品完美亮相美國拉斯維加斯工程機械展覽會,再次展示了來自工程機械制造領域的“中國功夫”,其極具代表性的“中國紅”深入人心。
展會現場,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參展,三一希望以創新的產品設計、領先的研發制造技術在這個世界頂尖級的競技臺上,與世界級工程機械巨頭交流學習,同時展示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雄厚實力,以及應對全球化的信心。“2012年三一集團銷售要突破1000億,其中海外市場要占35%~40%的比重。”
沒有自主創新,就沒有國際化,三一對此有著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如果沒有核心技術,想要進軍國際市場,那是一句空話。”向文波如此詮釋。
海外建廠 將工廠建到發達國家去
“三一不但要將產品銷往世界各地,還要將工廠建到工程機械制造業的發達國家去!”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的這番話在2007年成為現實。美國時間2007年9月12日,三一重工與美國喬治亞州政府正式簽署投資6000萬美元建設工程機械制造基地的投資備忘錄。這一投資項目成為三一重工繼印度投資項目之后,在國外投資建設的第二個海外制造基地。
根據協議,三一將在美國喬治亞州PeachtreeCity征地1600畝,投資6000萬美元,建立美國研發、制造中心,生產三一成熟的、具有質量和成本競爭優勢的產品,進一步輻射加拿大、墨西哥市場,計劃五年內實現5億美元的產能。
在這一投資項目啟動之后,三一美國公司已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營銷、服務網絡,以混凝土機械設備為龍頭,帶動公司其它設備的銷售。日前,三一美國一期工程已經竣工,5月即將投產。
向文波表示,美國制造基地的建立,有利于降低關稅成本,提高品牌知名度,縮短交貨時間,提高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經濟強國美國建設工程機械制造基地,充分展示了三一雄厚的實力,也體現了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信心與決心。
事實上,作為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機械制造商,三一的國際化戰略是:首先產品走出去,提高品牌和國際市場上的快速反應能力;其次企業走出去,在海外進行投資設廠;第三資本走出去,通過國際化的資本運作,去整合國際范圍的人才、資本、市場等資源。
目前,三一重工已經完成了戰略中的前兩大步驟:在歐洲、美國、印度、俄羅斯、澳大利亞等13個地區和國家設立海外銷售公司;同時,三一2006年投資印度、2007年投資美國、2009年投資德國、2010年投資巴西,“下一步在非洲。”向文波如是說。
自主創新 國際版圖的強勁內核
清晰的海外布局思路源自于對自主創新的透徹理解。提及海外投資建廠必備的條件,向文波談到:“首先資金沒有問題,第二個方面要有很好的產品。經過中國市場的檢驗,達到世界的水準了,才敢邁出國門。第三方面,要有國際化的人才。”
事實的確如此,只有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產品才能昂首闊步邁出國門。因為堅持不懈的創新,三一源源不斷地為市場帶來了世界頂尖級的產品。
1994年,從三一的第一臺混凝土拖泵下線起,這家公司的命運就與創新捆綁在一起。三一入行以前,混凝土臂架技術一直掌握在外國人手里。當時,臂架的長度做到了36米,行業內有“每增加一米比登天還難”的說法。1998年,三一“斗膽”著手研究臂架技術,1999年在國內率先做出37米臂架泵車。2006年下線的66米臂架泵車,擁有15項領先的核心技術,讓三一首次站到了世界泵車制造領域的最前沿。兩年后,三一再次刷新自己創造的這一紀錄,臂架長度增至72米。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