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綜合分析產銷、進出口和庫存等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國家發改委日前預測,隨著采暖期結束和水電增發,今后一個時期煤炭市場將呈總體平穩態勢。但由于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局部地區仍有可能出現供需失衡現象。
在日本剛剛發生9級強震過后,發改委此次預測提到的“一些不確定因素”,也被業內人士判斷為震后能源需求的膨脹。而在國際煤炭資源供給偏緊,以及國際煤價持續走高等因素的影響下,繼2月份煤炭進出口下降之后,目前我國煤炭進口已基本停滯,部分澳大利亞等動力煤、煉焦煤的供貨商甚至已經暫停向中國進口商報價。
據海關總署的統計,2月份我國煤炭進口量僅有676萬噸,降幅為47.6%,為2009年4月份以來月度進口最低水平。
其中,廣東省2月份的煤炭進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五成左右,直接致使廣東省內的煤炭庫存出現大幅度下降。而同期的出口量則出現回升,達176萬噸,同比增加14萬噸,增長8.5%。
進口的縮減,意味著需要國內供應來填補這一缺口。業內人士認為,按照當前的價格走勢,我國今年的進口煤數量可能縮減到1億噸左右,這也意味著東南沿海各省將需要從山西、內蒙古等產煤省多調運煤炭6000萬~8000萬噸。屆時,即便供應不存在問題,鐵路運力也難以承受。
一方面是進口下降,另一方面則是經濟較快增長和主要耗煤產品產量回升較快等因素帶來的內需趨旺。
發改委發布的運行數據顯示,1~2月,全國火力發電量及粗鋼、水泥等產量均保持較快增長。進入3月份以來,電廠耗煤快速回升,全國重點電廠前24天的日均耗煤量接近1月份用煤旺季的水平。
從市場煤價看,也呈現趨升態勢。3月24日,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市場價770~780元/噸,比2月末增加5元/噸。
在國際國內市場供給偏緊的大背景下,業內人士擔憂,一旦即將展開的新一年度的日澳動力煤談判確定了全球煤價上漲的基調,我國未來三個季度煤炭進口將受到沖擊。同時,如果煤炭進口的弱勢局面持續,以廣東為代表的沿海省份將在迎峰度夏時節面臨電煤階段性、結構性緊張。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