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國經濟都存在著投資、出口和消費“三駕馬車”失衡,嚴重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增長、內生性增長動力不足等問題。
日前,據商務部相關人士透露,國內貿易“十二五”發展規劃爭取在4月底出臺。加之“十二五”規劃著力保障民生,擴大內需被擺在突出位置的大背景,延續多年的“重外貿、輕內貿”的政策,經濟發展更多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的局面有望得到改變。而對于拉動消費成效顯著的新型服務業也將走上快速增長的軌道。
內貿規劃開啟大消費時代
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表示,內貿規劃的思路主要考慮五點:第一是如何擴大消費;第二是如何加大流通企業的建設;第三是營銷方式的轉變;第四是市場秩序環境的改善;第五是經營主體如何進一步壯大并適應市場的需求,包括新型業態如何在零售領域里,能夠按照現代組織、管理和流通方式做大、做強。
內貿規劃的著力點在于消費,擴大內需是發展的手段,改善民生是發展的目的,歸結點在于通過擴大內需來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也是促進經濟均衡發展的根本途徑和內在要求。
內需包括兩方面:投資和消費。以往,擴大內需的計劃更多是依賴投資,消費一直處于弱勢。但從社會再生產過程來看,投資僅僅是中間需求,只有消費才是社會再生產的終點和新的起點,消費需求規模的擴大和結構的升級才是擴內需的根本動力。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9萬億元,同比增長15.8%,比上年同期回落2.1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4%,比上年同期回落4.1個百分點。消費是普通居民幸福指數中最重要的參數,是社會再生產的催化劑,是我國擴內需的核心內容,也是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增長的根本保證和原始動力。然而目前,我國居民消費率不僅低于發達國家,甚至也低于印度等發展中國家。
對于“十二五”期間如何提高消費增長,全國政協委員李德水表示,擴大內需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就是理順收入分配關系,主攻方向是農村。內貿規劃有望從政策上加大對消費的開拓力度,形成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更好地服務經濟結構調整轉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