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真正懂得去關愛別人的民族,也一定能夠得到別的民族更多的理解和幫助。作為民族企業的代表,三一重工此次援日無疑在中日波瀾起伏的友誼詩篇中,寫下靚麗一筆。
“三一集團,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日本人,我剛剛得知三一集團向我們捐贈了一臺設備用于核電站的注水。你們的所作所為令人感動,同時,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你們的關切之情,也十分感謝你們做出的勇敢的決定。我作為一名普通的日本居民,你們的善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是一名叫ENDO Yoshihide的日本友人發送給三一的感謝信。在三一重工捐贈62米泵車支援日本福島核電站經媒體報道后,同樣引發了日本普通民眾的關注。這段時間,三一集團官方網站上的全球服務郵箱SANY SERVICE顯得特別熱,它收到了眾多日本友人發過來的感謝信。
實際上,針對這一事件,中日民間交流更多的在互聯網上通過微博、博客等各種方式進行。“一衣帶水,唇齒相依,對日本地震引發的災難,全體三一人感同身受!三一裝備能夠得到日本政府認可參與救災,是我們的光榮,也代表中國對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誼,三一的發展也得到了日本人民的支持幫助,日本川崎、五十鈴、三菱等公司是我們很好的合作伙伴,謝謝大家對三一的關心與厚愛。”一位三一員工在微博上寫到。
在日本國內,三一重工此次免費提供價值100萬美元的62米泵車援救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善舉,得到日本網站、報刊等數十家權威媒體的競相報道,并得到日本民眾、政府的真誠感謝。日本媒體還將三一泵車親切地稱為“大長頸鹿”或者“中國的機械大手”。
在日本最權威的網站日本yahoo(日本yahoo的用戶占全日本網絡用戶的90%)上,日本民眾通過網絡留言表示對三一重工的感謝:“謝謝,我會記住三一重工這個名字的。”、“謝謝三一重工”、“非常感謝,謝謝中國人的心意。”……在留言欄中,這樣的字眼隨處可見。
而對在三一工作的日籍專家而言,三一的這次捐贈讓他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自豪感。在三一重工產業園,家住日本名谷屋、2009年來三一集團工作并在精益質量總部擔任副總監的關根俊強告訴記者,此次三一重工派出設備和人員進行援助,他作為三一的員工感到驕傲,同時,也對三一無私的援助行動說聲“謝謝!”
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表示:“這次泵車赴日架起了中日友好的橋梁,希望三一在日本災后重建中發揮力所能及的作用。”同時,向文波還通過微博說道:“有人問三一為什么捐而不是賣,太多大道理不講,大家一定看到了一個日本人舍身救二十個中國研修生的故事,為救中國人他自己死了,就憑這,我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也是應該的。”
人們常說,自然災害不分國界。過去,這句話更多意味著自然災害的普遍性。現在,它卻包含了攜手應對自然災害的新意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已經成為超越國界的共識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