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部海岸地區集中大量重要工業產業。目前已經有不少企業在地震之后因為電力供應以及交通系統中斷等問題被迫暫時停產。有研究學者分析認為,震后日本對華出口可能大量減少的同時,中國對日出口量可能會大幅提升。
目前學界普遍分析認為,此次日本東北部本州島附近海域發生的強震對日本國內經濟帶來的影響級別也如同一場大地震,日本經濟受到重創。地震不僅給正在努力走出經濟衰退期的日本造成強大沖擊波,而且一系列工業鏈的停產更是令其雪上加霜。
但是在日本強震會對中國經濟以及中日經貿關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這個問題上,很多學者都認為,從短期來看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會太大,但是從長期來看,影響會逐漸顯現出來。
日本神戶大學經濟研究學者棍谷懷說,日本政府之后采取何種財政金融政策對經濟恢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日本政府已經存在財政收入不足的問題。政府希望日本經濟盡快得到恢復就需要擴大財政開支。如果財政收入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日本經濟不景氣的狀況就會持續下去,那么就會對中國的經濟形成很大的不利影響。”
美林銀行在日本強震后迅速發表分析報告,對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可能遭受的影響作了快速評佶。報告分析稱,過去二十多年中國已日益成為日本一些頂尖跨國公司的流水線企業。“中國的下游產品和日本的上游產品,諸如芯片等一些關鍵上游產品產量的中斷可能將顯著影響中國的最終產出”。報告舉例說,東芝公司在日本震區擁有生產NAND芯片的最先進設備,而蘋果和其他移動設備制造商出品的移動沒備去日是在中國組裝而成。
美林做出的這份報告分析認為,中國對日出口不但不會因地震減少,反而有可能增加。報告中寫道, “日本地震發生后,從食物到許多其他主要消費品的供應所受的沖擊也許會在短期內提升中國對日本的出口,而隨后的重建工作可能會助推中國對日本的金屬和機械出口”。
清華大學學者劉江永也持相似看法。他分析說,目前、對于日本政府來說主要的任務是災后重建的問題。從地理位置來看中國是距離日本最近的大國。從建筑材料、勞務、生活日用品、食品多方面中國都可能成為日本災后熏建必需品的來源地。“我認為,中日貿易在今年保持25%到40%的增幅的可能性還是有的。中國對日的出口可能比我們想象得要多—些,日本對中國的出口可能會持平或者有所回落。不過這當中還是存在著渚多變數。”
劉江永表示,總體來說,地震對中日兩國的經貿關系、人員往來是一件壞事,但是也可能由于抗災救災和災后重建的過程在客觀上有利于中日兩國關系的密切和深化。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