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國制造業相比,中國制造業仍在科技、質量控制、管理、專業技術以及其他高端制造業的重要因素中落后。20多年來,缺乏核心技術一直被認為是一個籠罩在“中國制造”命運上的魔咒。也許是中國仍鎖定在龐大的人口資源上,沉醉于“世界工廠”的組裝車間之中的原因。
如今,美國制造的東山再起,對中國制造來說,并不是一個好兆頭。這意味著中國制造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會遭遇到強勁的對手。因為在技術、品牌競爭方面,中國并沒有競爭優勢可言。當前,美國企業生產的產品占全球制成品生產總值的21%——雖然中國的市場份額正在不斷擴大,但也僅占到8%。
也許有人會說,中國制造靠成本優勢仍會取勝,然而,低成本優勢還能持續多久?中國的沿海地區,已經不具備低成本優勢了。在珠三角、長三角的不少外資企業已經向印度,孟加拉,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國家轉移。有專家預測,如果中國的人力成本仍然以每年10至12%的速度增長,那么,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制造將把中國制造拋得很遠。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