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凸顯
針對目前重機行業存在的問題,徐善繼表示,高端制造領域由于前期的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儲備不夠,跟不上國內外市場的驟變,發展的勢頭不夠強勁,影響了大型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
大型鑄鍛件生產能力過于分散,就其重型鍛壓裝備而言,大型水壓機,油壓機現有一重的1.5萬噸、二重1.6萬噸、上重1.65萬噸、中信的1.85萬噸,另有一些企業正在上2萬噸級油壓機,若繼續無序發展,必將影響投資效益。
生產能力過剩的橋、門式起重機、中小型帶式輸送機市場競爭過于激烈,價格戰已經達白熱化的程度,特別是中小型橋、門式起重機企業將面臨倒閉的危險。
行業內中小型企業人才危機比較突出,研發力量薄弱和缺少高技術工業隊伍,已成為發展的瓶頸。
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下降、原材料、人員工資上漲,隨著國家控制貸款,中小企業的資金鏈將會出現危機。
提高行業競爭力
徐善繼認為,行業未來發展重點應是高端制造領域的重大科技項目,國家應加大資金的支持力度。
并且,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有利于促進產、學、研的合作,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產業結構調整。
他還表示,應對產能過剩的行業,如橋、門式起重機行業要求嚴格控制發放許可證,在換證時要提高發放的門檻,有利于推動企業的戰略重組。
把握市場機遇,合理制修訂標準,淘汰落后產能,有利于參與國際競爭,加快進入國際市場。
描繪“十二五”前景
徐善繼表示,“十二五”期間,重機行業一定要改變盲目擴大產能、片面追求產值,粗放型的高速發展模式。
“十二五”規劃制定的經濟指標是產銷年均增長16%,利潤增長20%;突出抓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努力突破產業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帶動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一般裝備基本實現自主化,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率達95%;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培育形成具有設備成套、工程總承包、國際貿易、投融資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形成5~6家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1~2家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裝備制造企業集團;圍繞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裝備制造業,加大財政投入,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提高企業綜合素質和實力;自主創新能力有重大突破,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掌握一批中線領域的核心技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知名品牌,全行業新產品率超過30%,產品質量和數量明顯提高,30%以上的產品技術和質量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徐善繼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務院決定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七大領域。高端裝備制造的主要特征是大型、成套、技術先進、智能化程度高、綜合性強、設計工藝制造的高難度、高質量是體現裝備制造業綜合實力的基礎產業;是關系到國家工業化、國防現代化的基礎工業。主要服務于我國能源、交通、冶金、化工、航空、水利以及國防工業等國民經濟各部門。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先進的工業國家美、德、日本等具有高端制造的水平,我國要從裝備制造業打過邁進裝備制造業強國必須在高端制造方面有所突破。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