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房地產開發、煤礦開采等大型項目則向信托公司“尋求幫助”,融資類信托產品的火爆便是佐證。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僅在5月7日至5月13日的一周內,就有12家信托公司成立了29款集合信托產品,環比增加14款,增幅93.33%。單款產品的最大募集規模為6億元,為渤海信托成立的“萬科-金色城市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投資于房地產領域。
“雖然從微觀角度來看,部分企業因資金鏈斷裂遭到淘汰是負面影響,但從宏觀角度來講,把有限的資金配置到有持續發展能力、國家扶持的行業和企業中去,既符合國家調整產業布局的指導思想,又能實現優勝劣汰,促進產業結構的改善和產業效率的提高。例如中小房地產企業、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產能過剩企業今后將很難獲得資金支持。”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部高級研究員趙慶明表示。
中小企業“舉步維艱”
盡管近年來銀行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但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并沒有根本改善。在當前整體資金面趨緊的情況下,“最容易受傷”的基本還是中小企業,而最近一段時間中小企業的資金境況則基本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
據調查,在成本上升等壓力下,如今浙江、廣東、江蘇等地的一些中小企業已出現半停工、停工狀態。“主要是資金問題。”在江蘇從事服裝制造行業的小企業負責人高衛平說,“一直以來,中小企業只習慣在寬松的貨幣政策下生存,一旦銀根緊縮,企業的資金問題便暴露無遺。”
在獲取銀行貸款受阻后,許多中小企業不得不向民間借貸伸手。據了解,近期部分典當行、小貸公司月息普遍在1.5-2分,折合年利率達18%,民間借貸利率月息在2-3分之間。據江蘇省發改委公布的數據,1-2月份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利息支出分別增長40%和36.7%,企業融資難度加大,成本提高。
無論是銀行信貸緊縮,還是成本持續上漲,都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挑戰。轉變經營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在此時顯得尤為迫切。“從根本上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狀況,需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形成合力。中小企業要加快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改變以往家族企業的經營模式,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和債券市場,綜合采取上市融資、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產權交易、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等直接融資渠道。這樣,既可緩解流動性趨緊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又有助于中小企業產權結構的改善,實現中小企業產業群的穩定健康發展。”趙慶明表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