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昨天最新發布《2011年全球競爭力排名報告》,中國香港因政府效能和企業效能卓越,與美國并列全球競爭力榜首。
在這項排名中,中國大陸名列第19位。
世界競爭力 中國香港與美國并列第一
報告指出,去年排第2的中國香港和排第3的美國,今年雙雙發力超前,并列第1名,將去年榜首的新加坡擠落至第3位。
中國臺灣也借力與大陸之間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躍居全球第6。報告稱,兩岸去年簽訂ECFA后,臺灣與大陸及香港的貿易增加、企業信心的提升、大陸游客大幅增加等,都有助于臺灣經濟。
全球競爭力排名主要根據4項評審指標考量,香港在“政府效能”和“企業效能”兩項同時居第1,“經濟表現”方面維持第4名;“基礎建設”則由第23上升至第21名。個別細項排名中,香港在公共財政、國際投資、商業法規、金融、態度及價值觀、科技建設等6項均是全球最佳。
與中國香港相比,美國的政府效能和企業效能均遜于香港,這兩項分別排名為第19和第10位,公共財政排名更在59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名第53位,但美國在“經濟表現”和“基礎建設”上冠絕全球。IMD報告稱,美國的整體競爭力是被商界效率所“拯救”。
中國大陸 經濟優勢明顯
中國大陸由去年的第18位微跌1個名次至第19位。在亞洲國家及地區中的排名僅次于新加坡。韓國及日本分別排第22和26位,其中日本政府效能被指遠遠落后于企業效能。
報告指出,中國大陸經濟的優勢有全球排名第1的就業,排名第4的勞動力市場,排名第6的體制結構,排名第7的基礎設施、國際貿易,排名第10的科學基礎設施,排名12的公共財政、社會結構,排名19的生產效率,排名20的國際投資、技術設施。
位于下游的主要是排名53的環境和健康,排名52的公共財政,排名47的商業立法,排名43的教育,排名37的管理模式,排名32的商品價格。除此之外,態度與價值觀方面中國大陸排名28。
IMD從1989年開始每年發表《全球競爭力報告》,根據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官方統計(占2/3),和針對私人企業界進行的問卷調查(占1/3)評估名次。今年榜單上有59個國家和地區。IMD曾在全球最佳商學院評選中名列第三。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