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四天內,中國與歐盟相繼向對方舉起“反傾銷”和“反補貼”(下簡稱“雙反”)利劍。
5月16日,商務部發布2011年第19號公告,公布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馬鈴薯淀粉反補貼調查的結果,初步裁定原產于歐盟的進口馬鈴薯淀粉存在補貼,中國國內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該案是中國對歐盟進口產品的首起反補貼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兩天前,歐委會對華銅版紙反傾銷反補貼案做出終裁,啟動了歐盟對華首次反補貼稅的征收。5月13日,歐盟發布公告決定對自中國進口的三聚氰胺征收反傾銷稅。
對此,有來自歐盟的專家分析認為,中國政府的迅速反應是對歐盟雙反終裁的“報復”。
對此猜測,中國有關方面迅速做出回應。繼商務部副部長陳健16日對外否認中國對歐盟進口的馬鈴薯淀粉發起反補貼調查是對歐盟的報復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17日再次強調表示,由于兩起案件都有反壟斷、反傾銷的時間要求,所以與貿易戰無關。
如中歐爆發貿易戰涉及面非常大
5月14日,歐盟委員會終審裁定進口自中國的銅版紙存在反傾銷、反補貼,決定對中國企業征收4%-12%的反補貼稅率和8%-35.1%的反傾銷稅率。疊加稅率令絕大部分中國企業喪失歐盟市場。
中國商務部16日發布的公告稱,自2011年5月19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于歐盟的馬鈴薯淀粉時,將依據本案初裁確定的各公司的從價補貼率向海關提供臨時反補貼稅保證金。此外,商務部已于2011年4月19日開始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馬鈴薯淀粉征收12.6%至56.7%的反傾銷稅。
由于兩個案件在時間上相近,且均涉及國際貿易壁壘中較為敏感的“反補貼”,歐盟的一些專家及官員認為,他們所擔心的來自中國的貿易報復來了“歐中間的新一輪貿易戰,可能因此而一觸即發。”布魯塞爾智庫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ECIPE)的聯席主任李-牧山浩石(Hosuk Lee-Makiyama)警告說。
目前,中國和歐盟的經貿關系十分重要,多年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據統計,中歐貿易占全球貿易總額約10%。專家稱,如中歐爆發貿易戰,涉及面將非常大且廣。
但姚堅稱,正是由于中歐經貿關系密切,存在著貿易方面的法律糾紛并不奇怪,甚至可能會在部分品種方面表現為一個持續的常態,但整體比例很低,大概在1%-3%。
姚堅表示,歐盟對華銅版紙采取“雙反”措施,中方對歐方這一錯誤做法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主要原因在于歐盟無視中國市場化的進程,對華反傾銷調查中采取歧視的、不公正的“替代國”做法的同時,執意對中國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
至于中國對于歐盟馬鈴薯淀粉的“雙反”案件,中國商務部是按照中國淀粉工業協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的申請做出裁決。這個專業委員會代表了業界98%的產量。在整個裁決過程中,商務部按照中國的法律和世貿規則進行,整個過程歷時兩個半月,歐盟相關企業也提供了相應數據資料。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