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重機與鐵法能源的牽手合作,是“與用戶結為一體”的經營思想的又一次體現,正是在這樣的思路下,林州重機加快了其在全國煤炭主產區的戰略布局。
日前,林州重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林州重機)與遼寧煤炭企業合資成立公司的舉動,讓其掘金東北、再次實現戰略性擴張的意圖凸顯。
據公告顯示,6月29日,林州重機與遼寧鐵法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鐵法能源)簽署了正式的《合資協議》,并約定由林州重機和鐵法能源分別出資0.98億元、1.02億元共同設立遼寧通用煤機裝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主營煤礦機械設備的制造與檢修。
“此舉是林州重機繼黑龍江龍煤集團和陜西煤化工集團之后的第三次跨越,通過與鐵法能源的合作,將業務輻射遼寧全省,鞏固其在東北地區的優勢。” 河南中財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財創投)投資銀行部總經理馬滎中指出,遼寧省內還有沈陽煤業集團、阜新礦業集團等全國排名靠前的大型煤炭生產企業,或將成為林州重機的潛在客戶。
大客戶戰略發力
林州重機是國內最大的民營煤炭綜采機械設備供應商,現有4個子公司,公司主要產品有煤礦液壓支架、刮板輸送機、采煤機、掘進機等煤炭綜采機械設備。
而鐵法能源則是一家以煤炭生產為主,集煤層氣開發利用、建筑安裝等為一體,多元化的大型煤炭企業。
林州重機與鐵法能源的牽手合作,是“與用戶結為一體”的經營思想的又一次體現,正是在這樣的思路下,林州重機加快了其在全國煤炭主產區的戰略布局。
據了解,黑龍江龍煤集團10年煤炭產量6000萬噸,計劃“十二五”期間產能擴大至1億噸,年均煤機綜采設備需求3.5億~4億元;陜西煤業化工集團10年煤炭產量1億噸,計劃“十二五”期間產能擴大至2億噸,年均煤機綜采設備需求12億~14億元;鐵法能源計劃“十二五”期間產能擴大至5000萬噸,年均煤機綜采設備需求也在3億元左右。
中國煤炭裝備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擁有穩定的客戶群體是林州重機向更高目標前進的基礎,與各地煤礦成立合資公司是林州重機拓展銷售渠道、擴大市場規模的有效途徑,將煤礦與公司的利益有力地捆綁在一起,促進公司的煤機銷售,并為進入煤礦開采領域做好準備。
林州重機與核心大客戶合資設立公司,在核心客戶所在地建立專業的技術服務與產品維修子公司以確保在第一時間滿足客戶需求,在產能規模有限的情況下適當調配產能優先保證對核心客戶的產品供應,積極拓展市場,與客戶共享市場資源,互相補充,互相配套,從而不斷提高競爭力,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機會。
新業務促高增長
由于林州重機偏重發展大客戶的銷售政策雖被外界評為“激進”,但該策略的結果卻得到了市場認可,并為企業帶來了業績的高增長。
今年1月11日,林州重機登陸深圳中小企業板,通過上市首次募集資金12.8億元,為公司發展帶來強大的資金支持。據林州重機4月28日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23億元,同比增長37.66%;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0.24億元,同比上升203.70%,超過市場的普遍預期。
“林州重機的快速發展和高增長得益于煤礦企業整合帶來的煤礦行業機械化率的提高。”馬滎中指出,任何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其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而此前國家能源局“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的規劃和編制工作方案,則為各產煤大省的煤礦重組整合加入了催化劑。
“在國家加大力度整治煤礦安全的背景下,從本質安全的角度來講,只有下井的人越少,采煤的機械化程度越高,煤礦的安全系數才越大。”陸洲表示,隨著山西、內蒙、山東、貴州等煤礦大省的煤企整合重組,煤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此前不具備機械化采煤條件的礦井由于規模的擴大也可以使用煤機,煤機需求將更上一層樓。
目前美國、澳洲等國家的煤礦機械化率都達到了100%,而我國的煤礦機械化率仍偏低,根據“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采礦機械化率將增長至75%,未來3~5年內的提升空間極為廣闊。
市場空間的提升為林州重機等煤機產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由于“所有煤礦企業2013年之前必裝備救生艙”的規定發布后,林州重機作為行業內率先宣布進軍救生艙業務的公司,其移動救生艙將在2011年內投產。此舉也被認為是林州重機正在從產品規模化和豐富產品線兩條路徑進行擴張的一個明顯標志。
據了解,黑龍江龍煤集團今年救生艙的采購金額將達到5億元,林州重機作為其戰略合作伙伴,將優先拿到其中部分訂單。移動救生艙產品屬新型產品,將成為公司利潤的一個新增長點,保守估計產品毛利率超過40%。
“林州重機最大優勢在于民營機制,對市場反應靈敏;其次在于地處勞動力資源豐富的河南地區,制造成本明顯占優;其三則是營銷及服務優勢。”馬滎中指出,正因為此其公司股票價格在大勢低迷的情況下表現不俗。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