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推股份公司堅持“相關多元化,經運雙驅動,國際化視野,跨越式發展”的發展戰略,加快優化產業布局,去年,推土機年產突破萬臺,產銷量雄居世界行業第一,全年營業收入134億元,創造了山推成立30年來增速的最高值。自主創新鑄就行業領先地位山推連續多年在國內推土機行業保持了“銷售收入、銷售臺量、市場占有率、出口額、利潤”五個第一的優勢。依靠自主創新,山推獨占國內推土機行業鰲頭,并成為國際工程機械行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山推始終高度重視自主創新,逐步建立了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研發平臺,研發出大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產品的開發設計中,維持了較高的技術水平和開發成功率,一些標準已成為行業技術標準。山推新近研制出的 100馬力全 液壓推土機、SD52-5履帶式推土機,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最近研發的混合動力推土機項目,更是革命性的嘗試,將為推土機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十一五”以來,山推每年開發出20多個新產品,先后獲得國家專利60余項。山推十分重視專利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及時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中國首臺大噸位垃圾壓實機SR33YR 和中國首臺大功率推土機SD52-5、“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SD10YE全液壓推土機等新產品廣泛運用新技術 、新材料和多項專利技術,產品水平達到國內領先,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水平。通過專利技術的有效保護和應用 ,使產品技術水平達到了新高度,企業的一些標準已成為行業技術標準。國際化視野彰顯民族品牌力量近年來,面對外資品牌發展的兇猛態勢,山推手握自主創新的“王牌”,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展示“中國創造”的實力。山推牌推土機已經出口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占有率持續增 長,民族品牌的影響力進一步凸顯。強化資本運作,壯大規模實力,為參與國際競爭提供堅強后盾。2003年10月29日,作為山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平臺的山推國際事業園正式開園,中日合資的彩橋駕駛室公司、結構件公司、歐亞陀公司開業。2006年,山推SD22和SD16推土機產品通過了歐美標準的“CE”認證,完全具備了出口歐洲市場的條件。2008年10月,山推緬甸項目順利完成,實現了由產品出口到技術和管理輸出的關鍵性轉變。今年4月17日,山推撫順產業園奠基,計劃總投資40億元,建設用地800畝,項目達產后可形成年產各類工程機械1.2萬臺的能力,實現百億產值。4月18日,山推混凝土機械武漢產業園一期項目落成。在未來的5至10年內,山推將達到年產高端混凝土攪拌站1000臺、臂架泵5000臺、混凝土攪拌運輸車1萬臺、拖泵1500臺的生產能力,打造“一站三車”成套設備的專業化產業鏈,使之成為山推實現“十二五”戰略發展目標的重要支柱和利潤增長點。在國內資本運作的同時,山推也謀劃在國際市場上發力。通過對市場需求的科學把握和預測,精心布局,搶占市場先機。出口的產品以經濟相對薄弱的非洲、東南亞、中東市場作為突破口,以經濟較快增長的俄羅斯、印度、巴西等“金磚四國”為市場重點,有計劃地搶灘歐洲和大洋洲市場,現已初步形成非洲市場、中亞俄語區市場、中東及東南亞市場、中南美及大洋洲市場幾個市場板塊。借助巴西、俄羅斯、迪拜等分公司的地域優勢,山推構筑了廣泛的海外銷售平臺。積極完善全球化的銷售網絡,推進海外代理營銷模式,使代理商分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去年出口各類主機產品2300多臺,外貿出口額達到2.4億美元。人才戰略成跨越發展新引擎山推在加大市場開發力度,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在人才引進方面不斷創新,突出“國際用才本土化”“人才引進與培養雙輪驅動”等人才工作特點。山推在國際化進程中,注重融入當地,大膽吸引當地人才,擁有外籍員工80余名,均采用屬地化管理。高薪引進世界知名企業如卡特皮勒、福特、匯豐銀行等國際化人才,同時加大對本土型科技人才的重獎力度。悉心培養結碩果,今年,山推信息化總監鄭鴻亮獲得山東省“泰山學者”稱號。
同時,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研發水平。公司實驗中心擁有“電氣智能化實驗室”“液壓實驗室”“傳動實驗室”等,具備了產品逆向分析、標桿產品分析、整機性能分析等一系列實驗手段及平臺,能使關鍵部件、整機得到有效驗證。實驗中心還將建設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結構件試驗室”“理化計量中心” 等設施。擁有CAD、CAE、PRO/E等先進的開發手段,確保開發工作有效進行。研究院還與同濟大學、吉林大學、長安大學、山東大學等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目前,山推依托國家級研發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已有3位博士進站,實現了多個課題的研發。目前,山推擁有山推國際事業園、山推重工事業園、武漢產業園、撫順產業園、泰安銳馳工業園等制造基地。山推產品已經涵蓋鏟土運輸機械、路面及壓實機械、混凝土機械、汽車起重機械和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等十大類系。馳騁在國際化道路上的山推,正以領跑者的姿態吸引著全世界關注的目光。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