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工程機械的液壓件、傳動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絕大部分需要從國外進口,這導致國內整機企業生產成本高企,缺乏國際競爭力。工程機械配套件是制約我國工程機械發展的瓶頸,已成為廣大業內人士和企業的共識。但是,由于我國配套件行業起步晚、基礎薄,又缺少政策支持,因此,產業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不足等因素就成為困擾配套件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政策利好機遇終于來了
據了解,目前,我國擁有規模以上的機械基礎零部件企業8000余家。近年來,整個機械基礎零部件制造業已經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65%,緊固件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液壓元件、齒輪市場銷售額居世界第二位,軸承和模具銷售額居世界第三位。
看到這些數據,似乎很難與國產配套件水平是制約工程機械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這個事實聯系起來。事實上,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配套件分會早已提出著力發展工程機械配套件的方針,并制定了相關方案,業內企業已經在部分領域有所突破,但在核心配套件領域仍難以滿足主機企業的需求。
2010年底,為落實《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升裝備制造業整體水平,推動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該《方案》的推出為我國工程機械配套件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方案》明確提出了涉及軸承、齒輪、模具、液氣密及緊固件五大行業的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并列出了具體的產品發展方向。其中,大型隧道全斷面掘進機主軸承、大型薄板冷熱連軋及涂鍍層生產線軸承、大噸位集裝箱叉車及正面吊運機變速器和驅動橋、運梁車、架橋機的齒輪傳動裝置、機電一體化高精度驅動模塊以及液氣密的大部分產品都與工程機械行業密切相關。《方案》的頒布實施,為配套件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專家指出,從制造大批量低水平產品,到制造具有世界水平的高性能產品,再到引領行業發展……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就像是建構金字塔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夯實基礎,配套件水平正是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如果基礎不牢固,這個金字塔就會搖搖欲墜;如果過分依賴于國外企業,這座金字塔隨時都有土崩瓦解的危險。
《方案》明確指出,要加大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對機械基礎零部件產品自主創新和產業化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加強行業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銜接,著重突破重大關鍵技術瓶頸。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應根據實施方案確定的目標和任務,結合本地的特點和產業優勢,研究制定有利于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凝聚行業力量,引導行業健康快速發展;制定行業自律性行規、行約,逐步形成健康有序的機械基礎零部件行業市場。
三條路徑你走哪一條
據專家介紹,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是行業發展的基礎、支撐和制約瓶頸,當工程機械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行業高技術的研究主要聚集在發動機、液壓、傳動和控制技術等關鍵零部件上。掌握和依托高質量的、有特色的關鍵零部件就成為制造商們謀求“一枝獨秀”的發展戰略。
專家指出,通常,國內機械部件的發展路徑有以下三條:
一是選擇合資。但合資并不一定能夠獲得關鍵技術,外資公司把多年潛心研究的機械技術成果,拱手讓給中方的情況鳳毛麟角。而且,在很多技術已被壟斷的格局之下,海外企業更不會把技術輸入中國。
二是中國企業通過掌握海外工廠的控股權來提升技術能力。這類例子不乏中聯重科收購意大利CIFA公司、北京第一機床廠收購德國瓦德里西科堡公司、沈陽機床集團并購德國希斯等。但出手收購的中方公司,必須要經過多年發展,具備相應的資金和管理經驗才能成行。
三是依靠自主研發。目前,專注于礦用設備制造的太原重工,研制發動機零部件的江淮動力,生產軸承的天馬股份、軸研科技等,都在不斷投入有技術含量的基礎件研發領域。除了一些專做零部件的企業外,整機企業也開始關注核心零部件生產。因為基礎部件的發展,不單關系到整機企業采購成本的降低,還關系到企業的綜合實力。
基礎件的高端技術制造來到國內之后,為該零部件配套的大批設備和技術也會逐漸成熟。比如,柳工從海外引入“變速箱”公司合資生產后,為變速箱配套的一些國產鑄件和熱處理技術也得到了發展。
振興行業要有發展眼光
專家認為,國內零部件制造商需在兩個方面尋求突破:一、當地化生產,縮短訂貨和交貨時間,生產接近用戶,通過專業化生產使關鍵零部件的制造形成一個合理的經濟規模,同時確保部件質量和依托部件實現企業本身的技術特色;二、注重關鍵部件與主機的集成設計以及進一步提高零部件的標準化和通用化率,最大限度地簡化維修。
但是,目前我國工程機械零部件制造商們,仍然停留在跑馬圈地、鷸蚌相爭階段。雖然在傳統機種,如裝載機、推土機等關鍵零部件配套上,利用自身規模和營銷手段,有著絕對的競爭優勢;但是在諸如攤鋪機、混凝土機械上,由于慣用進口關鍵零部件,加之多年來在引進技術基礎上的消化吸收和創新,產生了路徑依賴;在一些大型產品、高智能化產品和新興專業產品上,如220馬力以上推土機、工程鉆機等方面,則沒有競爭力,特別是在典型土方設備――挖掘機上,由于控制技術及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的匱乏,市場份額幾乎拱手讓給了國外企業。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秘書長盛春芳指出,為了改變配套件落后局面,一些有實力的大公司,在拓展產品線方面不要一味盯著那些現在看來很紅火的主機產品,因為隨著生產企業的不斷增多和產能的擴大,這些產品的市場很快就會飽和。有遠見的企業家,應該在解除瓶頸方面有所作為,這不僅可以為生產降低成本、增加利潤,還可以為我國工程機械的健康發展作出貢獻。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工程機械市場高峰論壇”上指出,“十二五”期間,工程機械行業將重點解決關鍵零部件短板問題,目前是投資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領域的最好時機。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