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企業的視野投向中國
國外企業的發展策略值得我們借鑒。國外工程機械企業通過資本運作的手段,收購或與其他企業合作,快速獲得市場份額、擴大生產和銷售能力,爭取更大利潤。
以卡特彼勒為例,在上世紀80年代只有3次收購或參股,但是90年代達到18次,從90年代中期開始,卡特彼勒加大資本運作力度,尤其是進入到90年代中期,其收購和參股的動作頻率明顯加快。2010年1~3月份,卡特彼勒又完成了5次收購,卡特彼勒通過資本輸出的方式加快全球化進程,完善產業鏈,充分了解市場,增強核心環節的控制力。
另外,日本企業雖然沒有大張旗鼓地開展并購,但其動作也不可謂不多,從1988年至今的數據來看,小松總共完成了21項并購,并著手27次參股。
現在,很多外資企業又把視野投向中國,紛紛在中國進行直接投資。投資中國市場,外資企業的動機在于三個方面:市場驅動、資源驅動和效率驅動。
市場驅動:通過投資進入新興市場,這些市場蘊藏著很好的機會;選擇離客戶最近的地點,有利于產品和服務的快速提供;與競爭對手開展競爭,比如卡特彼勒通過與三菱合資成立公司,給小松施加壓力。
資源驅動:獲得資源,礦產、石油等方面較為典型;獲得知識資產;進入具有技術優勢的區域發展自身,如通過進入日本發展機器人產業,通過進入德國發展化學產業,通過進入意大利發展時尚產業,通過進入美國發展軟件產業等。
效率驅動:降低采購和生產成本;獲得投資和稅收優惠政策;避免跨國交易門檻。
外資企業通過并購進入中國
一是通過既有渠道,擴展產品銷售,占領市場;二是把中國納入其全球產業鏈條,服務于其全球化競爭戰略。不同的企業進入中國會采用不同的策略,包括以出口和全球采購為主的松弛控制策略,以項目制投入為主的適中控制策略,以成立合資公司開展的深入控制策略。在工程機械行業,普遍采用的是成立合資公司開展的深入控制策略,因為在市場空間、人力成本、政策支持、稅收、經濟發展等主要考慮因素上,中國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并購目的及風險分析
真正要關注的、不可忽視的,其實是在下一輪的競爭中,并購必然成為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主旋律之一,而我們的企業如何跟上行情,不至于在競爭中被逐漸甩開呢?無論從競爭層面還是發展層面,國內企業都應將并購做為發展的主要考慮方向。
從目的上看,企業開展并購,主要目的可以劃分為擴大規模、占有新市場、擴展產品種類、提升技術實力和獲取資源等方面,圍繞這些目的,有選擇地進行并購對象的篩選和評估,并進行并購后的整合。
國內企業的關注點應聚焦到產業鏈擴張上,因為隨著競爭的加劇,未來企業的規模將成為主要優勢所在,這意味著以上并購的目的每個都需要被考慮。在形式上,可采取兼并和收購兩種不同的行為。兼并是指產權交易,形成一個新經濟單位,收購是獲得目標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資產或股權以達到控制的目的,可以進行資產收購或股權收購。由于國內企業并購經驗缺失,也缺乏并購人才,因此在開展并購時,需要考慮各類風險。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