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依靠自主研發。目前,專注于礦用設備制造的太原重工,研制發動機零部件的江淮動力,生產軸承的天馬股份、軸研科技等,都在不斷投入有技術含量的基礎件研發領域。除了一些專做零部件的企業外,整機企業也開始關注核心零部件生產。因為基礎部件的發展,不單關系到整機企業采購成本的降低,還關系到企業的綜合實力。
基礎件的高端技術制造來到國內之后,為該零部件配套的大批設備和技術也會逐漸成熟。比如,柳工從海外引入“變速箱”公司合資生產后,為變速箱配套的一些國產鑄件和熱處理技術也得到了發展。
振興行業要有發展眼光
專家認為,國內零部件制造商需在兩個方面尋求突破:一、當地化生產,縮短訂貨和交貨時間,生產接近用戶,通過專業化生產使關鍵零部件的制造形成一個合理的經濟規模,同時確保部件質量和依托部件實現企業本身的技術特色;二、注重關鍵部件與主機的集成設計以及進一步提高零部件的標準化和通用化率,最大限度地簡化維修。
但是,目前我國工程機械零部件制造商們,仍然停留在跑馬圈地、鷸蚌相爭階段。雖然在傳統機種,如裝載機、推土機等關鍵零部件配套上,利用自身規模和營銷手段,有著絕對的競爭優勢;但是在諸如攤鋪機、混凝土機械上,由于慣用進口關鍵零部件,加之多年來在引進技術基礎上的消化吸收和創新,產生了路徑依賴;在一些大型產品、高智能化產品和新興專業產品上,如220馬力以上推土機、工程鉆機等方面,則沒有競爭力,特別是在典型土方設備——挖掘機上,由于控制技術及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的匱乏,市場份額幾乎拱手讓給了國外企業。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秘書長盛春芳指出,為了改變配套件落后局面,一些有實力的大公司,在拓展產品線方面不要一味盯著那些現在看來很紅火的主機產品,因為隨著生產企業的不斷增多和產能的擴大,這些產品的市場很快就會飽和。有遠見的企業家,應該在解除瓶頸方面有所作為,這不僅可以為生產降低成本、增加利潤,還可以為我國工程機械的健康發展作出貢獻。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工程機械市場高峰論壇”上指出,“十二五”期間,工程機械行業將重點解決關鍵零部件短板問題,目前是投資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領域的最好時機。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